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鲁监国在浙闽的抗清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26:58 星期四)
清军占领浙东、福建,郑芝龙降清以后,原先唐、鲁对立的局势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隆武朝廷既然已经不复存在,一些不愿投降清朝的文官改奉鲁监国。清政府以为把郑氏集
团的头子郑芝龙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使福建诸将听命于己,这个目的也只部分地达到,
如施福、洪习山、黄廷、施郎等人归附了清朝。郑氏集团内反对降清的势力也大有人在,
郑芝龙被诓骗挟往北京更使他们心怀疑惧。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郑系将领一时分崩离析
,自寻出路。郑芝龙的老部将林察在福州即将失守时率兵保护续封唐王朱聿■乘船逃往广
州,成为绍武政权的主要军事支柱。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长子郑成功当时实力和地盘都
很小,却志不稍减,致力于招兵置船,恢复海上雄风,他们打的旗号是业已被清军俘杀的
隆武帝。郑芝龙的旁系势力郑彩、郑联、杨耿等人则转而改奉鲁监国。
1646年(顺治三年,鲁监国元年)六月,鲁监国朱以海在张名振等保护下乘船渡海到达舟
山。驻守在这里的肃虏侯黄斌卿借口自己是隆武朝廷所封,不承认鲁监国的合法性,拒绝
朱以海进城。鲁监国在舟山群岛上借住了两三个月,大学士孙嘉绩就病死在这里①。九月
间,据守金门、厦门一带的永胜伯郑彩、定波将军周瑞带领舟师四百艘来到舟山,见朱以
海处境困难,决定把他迎往福建。十月二十五日从舟山出发,十一月二十四日到达厦门①
。这时,郑芝龙已经由安海赴福州博洛军前投降,派人通知郑彩献出鲁监国向清廷请赏。
郑彩不愿降清,他担心鲁监国的安全,就把朱以海藏起来,另找一个相貌类似的人充当替
身,叮嘱部将如果郑芝龙命人来抓鲁监国,就把这冒充的人缢死,蒙混过去。幸好,郑芝
龙到福州后很快就被清军胁迫北上,顾不上捉拿鲁监国,朱以海才得以在郑彩军驻地安顿
下来。
从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开始,尽管东南沿海抗清武装中还有郑鸿
逵、郑成功、黄斌卿等人以尊奉业已不存在的隆武朝廷为名,拒不接受鲁监国的领导,但
大多数文官武将和浙江、福建绅民都以鲁监国作为抗清复明的旗帜。当时,清军满洲主力
博洛已率部返回北京,东南兵力薄弱;抗清运动在鲁监国领导下风起云涌,取得了一系列
胜利。这年正月,鲁监国在长垣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为建国
公、张名振为定西侯,封杨耿为同安伯、郑联为定远伯、周瑞为闽安伯、周鹤芝为平夷伯
、阮进为荡胡伯”②;“加东阁大学士熊汝霖太子太傅,司票拟”③。朝政军伍初步就绪
后,即着手收复失地。正月内,周鹤芝部收复海口,派参谋林龠舞、总兵赵牧防守。二月
初一日攻克海澄,次日攻漳平,失利;初三日清方援兵来到海澄,明军退至海上。初五日
,攻克漳浦县,任命洪有文为知县;五天后,清兵来攻,漳浦失守,洪有文死难。四月,
清兵攻陷海口,林龠舞、赵牧战死,周鹤芝引兵退保火烧岙。六月,明军攻漳州,再度失
利。
七月,鲁监国亲征,号召各地绅民起义,一时远近响应,义军飙发。七月初四日郧西王朱
常湖、王祁、李长蛟等人带领义军攻克建宁府,击毙清朝总兵李应宗、副将曹胤吉,擒杀
清知府高简等人。①这支义军连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等县。清浙江福建总督
张存仁接到建宁失守的消息,向朝廷报告福建“遍海满山,在在皆贼”,他惟恐闽浙路断
,于七月下旬带领马步官兵一千名星夜兼程赶赴扼据浙闽咽喉的浦城。八月初九日明军进
攻浦城,被张存仁部击败,义军首领李长蛟和兵部右侍郎杨东晟,总兵谢君聘、王印海、
张明等阵亡。②
但是,福建各地反清复明的烈火仍在不断蔓延。八月,明军攻克连江;十月,收复长乐、
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县。①隆武朝大学士刘中藻也在原籍福安县起兵,攻克县城②
。十月十三日,另一枝义军首领王祁“受伪鲁王伪职,称监国鲁三年号,纠集乡兵”与“
伪太师冯生舜”以及陈文达、朱锋等部围攻福宁州,“四面环绕,阅九个月米盐不通”③
。清分巡福宁道潘映娄见城中粮尽,“士民饿殍过半”,被迫在1648年(顺治五年,鲁监
国三年、永历二年)二月初五日出城“讲和”。“有伪巡按吴明中赍鲁王敕印入城,升涂
登华为振威伯,潘映娄为太仆寺少卿,章云飞为桓武军门,宋若苏为兵部员外,在各官衙
门开读。王公哲疑各官受职,随遣伪标官陈功、赖天成带贼三百余人进城探听,本夜被涂
登华、章云飞召至察院前假言犒赏,一时尽杀。西路贼首陈文达等见王公哲贼众被杀,遂
往福安请刘中藻主盟。中藻与生舜俱至江边地方扎营,称隆武四年号。城内各官分守四门
。章云飞出城打仗,云飞兵败,在松山地方下船,张时任被刘中藻获剐,方国庆被杀。四
月初五日,涂登华兵寡粮尽,开南门走至南屏地方为中藻追获,收在衙门内;潘映娄亦从
南门出城,兵阻复回,至太平台被西路贼首卢守谱兵捆获,解到冯生舜营,亦收入衙内。
……”①明军遂占领福宁州。
1647年七月,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清朝援军赶到后,杨耿兵主动撤退,平
海卫的老百姓惨遭屠杀。与此同时,兴化府(府治在莆田县)绅民王继忠、王时华、吴永
宁、林孟■、林淑德、游慎行、梁鼎钟、林兰友、周霑等纷纷起兵抗清。八月,围攻府城
莆田。十一月,清福宁道彭遇■引兵来救,义师大败,周霑、梁鼎钟、游慎行、林淑德战
死。彭遇■打算乘胜搜山追剿,福建巡按御史周世科因为省会福州也遭到义师袭击,撤回
大部兵力。义师趁机再次围攻莆田,双方相持到1648年(顺治五年)春天,彭遇■和兴化
总兵张应元多次派兵出城作战,都被义师击败。城中原有居民二十七万,因长期受困大批
死于饥饿和杀掠,只剩下三分之一①。正在这时,原隆武朝大学士朱继祚从北京回到原籍
福建兴化(朱继祚在顺治三年冬同郑芝龙一道被博洛挟送北京,郑芝龙一直被扣留,朱继
祚被准许回籍),义师首领前来探听消息。朱继祚心不忘明,为了洗刷自己曾向清朝屈膝
的羞耻,当即表示支持复明义师,给他们鼓舞打气道:“北方方乱,何能及我,且仙霞之
路已绝,诸君何患?”②他还派人秘密进城劝说彭遇■反正。彭遇■受困数月,业已束手
无策,就同朱继祚约定在闰四月十七日夜间举兵内应。届时,彭遇■指挥手下亲信马兵三
十名、步兵数百名突然袭击兴化总兵张应元部,张应元被打得措手不及,带着残兵败卒乘
夜逃往仙游县;次日晨,朱继祚带领义师进城①。
到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鲁监国三年)上半年,以鲁监国为首的明朝义师已经收
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②,省会福州几乎成了孤注。监国朱以海亲临福州城外的闽
安镇指挥攻城。南明君主之中,朱以海是比较勇敢的,监国绍兴时敢于到钱塘江前线犒劳
军队;这次在福州未克的情况下能够驻跸于闽安镇;后来在清军三路进攻舟山时又能亲领
舰队出海迎战,比起隆武帝朱聿键“亲征”而踌躇不前,永历帝的望风逃窜,确实值得称
赞。史载在鲁监国亲征的鼓舞下,福建“义师起,八郡同日发”;福州城里的清朝官员由
于“四方俱起,城中坐困。兵马日出于掠,家甲戒严,不时查点。不在者便为通贼,多一
人即为奸细。其令十家连坐,人人重足”;城内饿死“十之八九”,“城外皆义师营头千
种,皆禀监国鲁王令。农夫渔翁俱任都督,衣穿袄袯,腰系印绶。至村妇、化僧亦受职衔
掌兵。城中饿夫逃出者,悉隶其籍。若无引证,即以为奸细,杀之。或带有防身余物,即
时掠尽”①。清朝浙江福建总督陈锦在一份奏疏中诉苦道:“我国家定鼎以来,干旄所指
,无不披靡,未有如建宁之贼死守难攻者。类而推之,可知闽省之贼非懦弱而易剿者。今
建府一城之贼虽除,其余属县以及延平府属漫山遍野,无处非贼。若福州以上各府尚梗阻
无耗,见在侦剿,大约处处皆然也。……况漳、泉逼临大海,犹贼类出没之乡;江西见在
叛逆,更贼党通联之处。……故闽省虽云已入版图,较之未入版图之地,尤难料理。”②
由于各地义师自行署衔,造成官职紊乱,礼部尚书兼通政司吴钟峦不得不上疏给鲁监国要
求申明职掌,加以整顿。疏中说:“远近章奏,武臣则自称将军、都督,文臣则称都御史
、侍郎,三品以下不计。江湖游手之徒,则又假造符玺,贩鬻官爵。偃卧邱园,而云‘联
师齐楚’;保守妻子,而云‘聚兵数万’。请加严核,募兵起义者,则当问其册籍花名;
原任职官者,则当辨其敕书劄付。”①这固然反映了当时龙蛇混杂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说
明了福建各地抗清运动的汹涌澎湃。
浙江的情况也很类似。查继佐记载:鲁监国“建旄海表,戊己(1648—1649)之间,内地
持仗倡山谷者,咸使人间道浮海报职事。王又时时驰敕书潜通山谷诸部,而宁(波)、绍
(兴)一带义奋尤烈。凡城以内皆清兵也,负郭二三里外无不奉鲁朔者,旌旗相望,舳舮
衺接,富者贡粻粮,贫者效筋力,城中不敢问。乡之人有以其实微告清,则立碎之。间敦
请素行廉干者使佐事,虽谨畏不敢不听。远近数百里顶帻缝掖如故,清但固扃关门静而待
之。而浙以西则自天目诸山无下数千部。”②
福建、浙江各地百姓的纷纷起来抗清,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以征服者自居,推行一系列
暴政。顺治五年四月浙闽总督陈锦在一份奏疏中说:“切闽浙士民质本脆弱,亦易治而易
安者。故王师所到,率土皆宾,兵不血刃,而地方大定。今反侧时见,处处弄戈,其乱萌
不过各地方一二戎首纠集亡命,威逼愚民,顺之则亲如手足,逆之则焚其庐舍,毁其室家
,使民无所归,此戎首逼民为贼也。更有地方民牧抚绥无法,而朘削横加,差徭繁重,而
敲朴不已,民不安生,遂铤而走险,此官吏逼民为贼也。又防剿官兵以守土为名,暴虐过
甚,居其室而掠其野,少不遂欲,鞭挞滥施,至经过之处,任意摧残,民若畏避,即拆屋
舍,毁器具,靡所不至,斯民无地可安,不得不行从贼,此官兵逼民为贼也。害民之事有
三,而利民之事全无,贼用是滋蔓矣。”①陈锦身为清朝总督,自然把地方不靖的原因首
先归咎于明方,但他不能不承认清方接管浙江、福建以后“利民之事全无”,文官武将巧
取豪夺,无恶不作,以致官逼民反,兵逼民反。这以后,清政府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情
况才有所好转,即所谓“是后,清招抚之令下,解散十六七矣”②。
事实表明,闽浙各地百姓迫于清朝暴虐统治,如火如荼地掀起反抗斗争,鲁监国朱以海不
失时宜地组织抗清,颇有一番作为。特别是1648年江西、广东相继反正,整个南方的抗清
运动一度进入高潮,南明复兴的形势相当可观。
然而,复明各派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终致坐失良机,使清廷得以凭借有限的
兵力各个击破。郑彩的拥戴鲁监国,实际上是重演郑芝龙操纵隆武帝于股掌之上的故伎。
1648年(顺治五年,鲁监国三年)正月十七日,他悍然击杀大学士熊汝霖③。义兴侯郑遵
谦愤慨不平,郑彩又命部将吴辉诱擒遵谦,迫使他投海而死。鲁监国对郑彩的跋扈自雄、
擅杀大臣极为不满,史籍记载他得知熊汝霖、郑遵谦遇害后,“大怒曰:杀忠臣以断股肱
,生何益耶?欲跳水死。左右与彩力劝止,遂究首谋十余人磔之”①。这不过是表面文章
,对朱以海略事安抚而已。查继佐记载郑彩擅自杀害大学士熊汝霖之后,“阁部钱肃乐等
请罢朝谕祭,监国畏彩,不果行”。郑遵谦被逼投海而死后,“监国闻之为泣下,辍朝五
日,不敢问”②。总之,鲁监国受制于郑彩无疑是事实。他任命兵部尚书钱肃乐接任大学
士,负责朝政票拟。事情并没有了结。郑彩对大学士刘中藻收复福宁心怀妒意,不仅不予
支持,反而出兵“掠其地”。钱肃乐在给刘中藻的信中对郑彩的行径多有指责,被郑彩侦
知,故意向肃乐引述其信中的话,肃乐大惊,于1648年五月呕血而死③。
当鲁监国为首的浙江、福建各地抗清运动处于高潮时,清廷于1647年(顺治四年)十一月
派遣礼部侍郎陈泰为靖南将军,率领梅勒章京董阿赖(即东阿来)、刑部侍郎李延龄以及
李率泰、济席哈、祖泽远诸将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的军队大举反攻。④鲁监
国政权内部既因郑彩排斥异己不能团结对敌,在泉州、漳州一带活动的郑鸿逵、郑成功军
固然牵制了一部分福建清军,却以拥戴不复存在的隆武朝廷为名拒绝同鲁监国合作。1648
年三月下旬,清军进攻建宁,城中粮食不足,郧国公王祁“丐粟于国娃成功,允而不发”
①。“国姓成功以奉桂朔专,不赞鲁一矢,亦二其从弟建国彩,兵不逾洛阳桥之北”②。
清陈泰、陈锦等部满汉军队于三月二十九日包围了建宁,凭借优势兵力发起猛烈攻击,到
四月初四日占领该城,明郧西王朱常湖、国师王祁等死于乱军之中。③同月,清援闽主力
进入省会福州。④明大学士刘中藻领导的义师一度声势颇盛,曾经先后攻克福建的福安、
罗源、宁德、政安和浙江处州府属的景宁、庆元、云和、松阳等县,也被优势清军击败,
刘中藻自杀殉国⑤,所复州县重新落入清军之手。
鲁监国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于1649年正月移驻闽、浙交界的沙埕。六月,定西侯张名振
攻克健跳所;七月,鲁监国移居该地。一度威福自操的建国公郑彩因为郑成功袭击其弟郑
联,占领厦门,向鲁监国上表求救。忠于朱以海的诸将深恶其人,乘机击破郑彩余军。郑
彩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请郑芝龙的母亲黄氏代为疏通,郑成功才让他返回厦门闲住,终老
于该地。
鲁监国收复福建的战略意图既已失败,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当时,黄斌卿据守着舟山群岛
,有割据自雄之意。史籍中说他“怯于大敌,而勇于害其同类”①。对于因兵败移驻舟山
的鲁监国文官武将不仅无恤怜之义,反而乘人之危,派兵攻杀,掳掠其财物,收编其军队
。如巡抚荆本彻、户部尚书朱常淓、总兵贺君尧等都惨遭毒手;兴国公王之仁携家属辎重
来避难,遭到他的偷袭后极为愤慨,自行赴清方请死。由于他遵奉隆武帝,朱聿键对他多
少有点纵容,《思文大纪》记,“上闻威虏伯黄斌卿杀□□荆本彻,曰:本彻虽非贼寇,
乃尔骚扰地方,民恨实甚,杀了便罢;所招降将士,善为约束,勿令流毒,致重民怨”②
。黄斌卿自以为得计,更把舟山群岛看作自己的禁脔,对忠于鲁监国的定西侯张名振、荡
胡伯阮进、平西伯王朝先等部多方排挤,引起诸将的公愤。当时,鲁监国驻于健跳所,这
里只是浙江临海县濒海的一个小地方,很难立足。鲁监国及其随从实际上经常住在船上,
以防不测。即如黄宗羲所说:“以海水为金汤,舟楫为宫殿”,“御舟稍大,名河船,其
顶即为朝房,诸臣议事在焉。落日狂涛,君臣相对,乱礁穷岛,衣冠聚谈”①,景象是相
当可怜的。1649年(顺治六年,鲁监国四年)九月,张名振、阮进、王朝先合谋决定以舟
师护送鲁监国移驻舟山。对于鲁监国的到来,黄斌卿自然是极不情愿。他借口自己是隆武
帝封的官爵,不便接待鲁监国;又“以地窄粮寡为辞”表示难于供养鲁监国属下官兵和他
们的家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诉诸武力了。黄宗羲记:“朝先遂与名振、阮进合谋,上
疏监国。有旨进讨。斌卿遣将陆玮、朱玖御之,数战数败,求救于安昌王恭■、大学士张
肯堂,上章待罪:‘所不改心以事君者,有如水。’又议和于诸营曰:‘彼此皆王臣也,
兵至无妄动,候处分。’九月二十四日,胥会于海上。初皆安堵,已而陆玮、朱玖背约出
洋,阮进等疑斌卿之逃也,纵兵大掠,斫伤斌卿,沉之水中,二女从之死。”②任光复的
记载是:“己丑秋,王朝先取粮温、台,斌卿标将黄大振得罪逃,诳朝先曰:‘将军家口
及标属尽被本爵(指黄斌卿)所钞没,以将军久假不归,有怀二心故也。某以苦谏获戾故
出亡耳。’朝先蓄恨已非一日,遂厉兵誓师揭奏斌卿逆恶罪状。王命朝先、阮进水陆并进
。名振泣谏曰:‘臣与斌卿联姻,路人所共知,今以朝先一言而加兵问罪,臣日待罪左右
,其如物议何?’俯伏不已。王因手敕和解之。朝先得敕,先致温旨以缓其备。仲冬(十
一月)二十一日,朝先兵逼斌卿舟。斌卿备香烛,著冠服,手捧来旨大言曰:‘圣上有旨
,谁敢?谁敢?’时安昌王恭■、义阳王朝■、锦衣李向荣俱环坐。顷之,旗鼓尹明以诈
禀投见,挥刃斩斌卿,沉之舟侧。其弟孝卿及家属尚在,匍匐江滩。任颖眉差兵救之,令
异入名振府第。寻迎鲁王至舟山,以参将府作行在。”①这里列举的只是两种有代表性的
记载,在其他史籍中具体情节常有出入。就当时形势推断,张名振是这一事件的主谋大概
是没有问题的。在袭杀黄斌卿之后,黄部兵将一度出现混乱,张名振宣布“监国之来,代
唐恢复,肃鲁(虏)原部自应协力”。接着,又以监国的名义以礼祭葬黄斌卿,优养其家
属,对黄斌卿旧部加以安抚,将校一体升赏,无分彼此。这样,终于稳定了舟山局势,使
鲁监国政权有一片存身之地。查继佐写道:“是役也,名振实忠诚,苦欲安监国,为此密
计。”②这一论断比较公允。
鲁监国在舟山站住了脚,重新整顿朝政。他派出使者敦请原隆武朝吏部尚书张肯堂为大学
士③,吴钟峦继续担任礼部尚书,孙延龄为户部尚书,朱永佑为吏部左侍郎主管文官铨选
,李长祥、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徐孚远为国子监祭酒,任廷贵为太常寺卿,其他官职也
作了安排。①从这时起到1651年(顺治八年、鲁监国六年),舟山群岛成为鲁监国领导下
浙东抗清武装活动的中心,牵制了东南地区大量清军,为郑成功部在福建沿海的扩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
---
① 鲁监国自绍兴出海后曾停泊于舟山,诸书记载基本一致,黄斌卿不愿接纳也是事实。
但是,朱以海在舟山停留了多长时间,各种史籍记载差异较大。有的书记载鲁监国舟至舟
山,黄斌卿不纳,即南航,似乎没有在舟山停留过。李聿求《鲁之春秋》卷一记,七月“
初七日,定西将军张名振具舟迎监国航海至舟山,黄斌卿不纳”。下文说,八月“监国次
普陀”,十月“永胜伯郑彩帅师奉监国入闽”。查继佐《国寿录》卷三《黄铣传》记:“
丙戌鲁事败,王东入海,初依肃虏伯王(黄)斌卿舟山,继为建国公郑綵(彩)迎去。”
《舟山纪略》记:“王至舟山,威虏伯黄斌卿拒不纳,……王舟次普陀”;下文说到顺治
四年(1647)五月,清吴松提督吴胜兆反清时,派使者向舟山的黄斌卿、张名振请求支援
,“时王驻玉环山,名振奏请给敕印三百道”。见《明季史料丛书》。可见,黄斌卿不纳
是指他不让鲁监国朱以海进入舟山城,朱以海和随从官员兵将曾在舟山群岛的普陀山等地
暂住。
① 黄宗羲《行朝录》卷四《鲁王监国·纪年下》云:郑彩奉鲁监国至中左所(即厦门)
,而郑森(即郑成功)“以中左所为营,然亦不欲奉上,改明年为隆武三年。于是,郑彩
奉上改次长垣,以明年为鲁监国二年。海上遂有二朔”。按,当时厦门为郑彩、郑联兄弟
驻地,黄宗羲所记不确。
② 黄宗羲《海上恸哭记》。
③ 李聿求《鲁之春秋》卷二。
① 明军收复建宁一带地区主要根据顺治四年十一月浙江福建总督张存仁揭帖,见《明清
史料》甲编,第三本,第二一○页;同书第三本第二四六页顺治六年四月御史霍达揭帖所
记相同外,还提及府同知沈梦鲸中箭身亡,分巡建南道顾礽、建安知县李之琦先后“孑身
逃遁”。参见康熙二十三年《福建通志》卷六十三《杂记》。查继佐《国寿录》卷三《王
祁传》记攻克建宁为七月初二日,稍误。
② 顺治四年八月浙江福建总督张存仁揭帖,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十一页。
① 黄宗羲《行朝录》卷四《鲁王监国纪年下》。
② 查继佐《鲁春秋》记:丁亥(1647)十月,鲁监国“晋刘中藻总制兵部尚书。不受。
……中藻,字荐叔,福安人,崇祯庚辰(十三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国变归。唐主立
福京,擢兵科给事中,腾唐诏(指奉隆武帝命往浙东颁诏鲁监国官员),鲁江上文武皆从
中藻表唐。闽事败,中藻走海上,以延平不终之耗未的,奋复诸城,将待后命。”就是说
,刘中藻对隆武帝遇难的消息不清楚,不愿接受鲁监国的官职。
③ 顺治八年四月初七日刑部尚书韩代等题本,见《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八十七
页。按,此件中称王祁为“东路贼首王公哲”。王公哲即王祁字拱哲的误写。查继佐《鲁
春秋》记:“秋七月,僧王祁以郧西王朱常湖起兵破建宁守之。总兵曹大镐先登,并下寿
宁、政和二县,桂主封祁郧国公。”下注:“王祁,字拱哲,太仓王氏奴也。乙酉不肯剃
发,去为僧。鲁败,入闽,栖建宁之大中寺。”后与郧西王朱常湖相遇,起义于建宁。“
祁以王常湖主兵,而身为国师。”“荆国(指荆国公方国安)故标曹大镐者以兵来会,守
精,北师攻围数月辄不利去。”李聿求《鲁之春秋》卷二记,顺治四年二月“进王祁为郧
国公、张名振定西侯”。王祁自称国师,郧国公封爵为鲁监国所授,查继佐云“桂王(永
历)封祁郧国公”,误。
① 顺治八年四月初七日刑部尚书韩代等题本,《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八十七—
八十八页。按,黄宗羲《行朝录》卷四记鲁监国二年(1647)十月,“大学士刘中藻起兵
福安,攻福宁州,将破。其帅涂登华欲降,第谓人曰:‘岂有海上天子、船中相公?’钱
肃乐致书谓:‘将军独不闻有宋末年,二王不在海上,文、陆不在舟中乎?后世卒以正统
归之,而况不为宋末者乎!今将军死守孤城,以言乎忠义,则非其主也;以言乎保身,则
非其策也。依沸鼎以称安,巢危林而自得,计之左矣!’登华得书,遂降。”刘中藻等攻
克福宁州在1648年四月初五,黄宗羲曾在鲁监国政权中任职,何至于误于1647年十月,具
体情节亦不合。
① 林佳矶《闽记》,见抄本《明季稗史》第三种。
② 林佳矶《闽记》,见抄本《明季稗史》第三种。
① 在南明史籍中对义师收复兴化府城的时间和情节记载常有出入。如黄宗羲《海外恸哭
记》记:戊子春正月丁酉朔,上次闽安镇。同安伯杨耿、大学士朱继祚攻兴化,克之。虏
守道彭遇■,故弘光时之御史也,至是纳款。杨耿攻兴化,遇■令其守将出战,登陴立大
明帜,守将不敢入。”查继佐《鲁春秋》记戊子“三月原任礼部尚书朱继祚以乡校破兴化
府,北兵宪彭遇凯为内应,监国仍令遇凯署道事守之,继祚来朝。先是,窑户王士玉等以
义激众万余取仙游县,攻府城不利。会继祚与阁部黄鸣俊并逮燕京,释归,继祚潜黄石,
密招士玉等复起。时兴化镇将李应元忌遇凯,隙,遇凯内不自安,密通继祚,约是月之十
有八日开门纳士玉兵,先期宴诸文武商所以应敌,猝起杀尚参将及黎知府,诸唯诺,应元
逸去。奉城中一完发者为县令,驰捷鹭门,监国为加衔仍署守兴化。”《闽记》作者林佳
矶为莆田人,所记皆依据耳闻目睹,所以本书采取他的说法。另参见顺治五年八月浙江福
建总督陈锦“为恭报恢复兴化,抚绥地方,仰慰圣怀事”揭帖,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
》第十一—十二页。按,此件标点有误:“及查兴化之失陷也,全由于分守漳南道改调福
宁道彭遇恺及按臣周世科,前委监军推官彭云骧、戴嘉祉等为之内应。今遇恺伪授兵部尚
书,窜伏山泽,逆子家属现禁省城。”“按臣周世科”名字后面的逗点应去掉,否则将误
认周世科亦为内应之人,实际上周世科当时在省会福州,并未反清。
②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云:“三府州二十七县”;他的另一部著作《行朝录》卷四《
鲁王监国·纪年下》记载为“三府一州十七县”。按,顺治六年七月靖南将军陈泰等题本
说:“福建所属二府一州二十九县及漳州赤美、云澳曾为贼攻陷”,下文又说,“官兵收
复二府一州二十九县及云澳镇,且进驻毕。赤美轰毁,我兵退回福安,于福州候旨。”见
《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第二页。可证二十七县的说法比较准确。三府一州指福州府
、建宁府、兴化府和福宁州,但福州府城(即省会)始终没有攻下。
① 海外散人《榕城纪闻》。
② 顺治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浙江福建总督陈锦“为闽省遍地皆贼,城野焚掠皆空”奏本,
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二十页。
① 黄宗羲《行朝录》卷四《鲁王监国·纪年下》。
② 查继佐《国寿录》卷三《黄铣传》。
① 顺治五年四月闽浙总督陈锦“为详议剿抚机宜”等事揭帖,见《明清史料》丁编,第
一本,第二十二页。
② 查继佐《国寿录》卷三《黄铣传》。
③ 任光复《航海遗闻》。
① 任光复《航海遗闻》。
② 查继佐《鲁春秋》。
③ 黄宗羲《行朝录》。查继佐《鲁春秋》记戊子(顺治五年)“五月,大学士吏部尚书
钱肃乐卒。……肃乐居琅琦山,以建国彩跋扈内残,鲁事不办,积咽不食,病剧,猝闻连
江事败,以头触床几碎,遂卒。”未提及刘中藻事。
④ 《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卷三十九。顺治五年八月浙闽总督陈锦奏疏,见《郑成功
档案史料选编》第十二页。
① 查继佐《鲁春秋》,下注:“时成功绸缪漳泉,不与建国彩通呼吸,于建宁之役益远
不及左右。”
② 查继佐《鲁春秋》。
③ 顺治五年四月浙江福建总督陈锦“为捷报克复建宁仰慰圣怀事”揭帖,见《明清史料
》丁编,第一本,第二十三页。
④ 顺治六年正月初三日浙江福建总督陈锦揭帖,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二十
七页。
⑤ 刘中藻兵败自杀事在文献记载中有较大差异。顺治四年十一月浙江巡按秦世祯揭帖中
说:刘中藻亲自率领士卒五千名守浙江庆元,清浙江当局调总兵刘世昌、马得功等进剿,
十一月初二日庆元城破,刘中藻“自缢焚死”,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十四页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云:鲁监国四年(顺治五年)“夏四月,虏陷福安,大学士刘中
藻死之。”翁洲老民《海东逸史》卷五《刘中藻传》记:“丁亥(顺治四年)十月,中藻
率兵攻取福宁州,守之,与周鹤芝相犄角。久之,移驻福安,郑彩遂掠其地。北兵乘之来
攻。中藻善守,所杀伤数千人。己丑(顺治六年)三月,北兵乃循城十里掘濠树栅以困之
,中藻不能出战,食尽,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而死。”查继佐《罪惟录》卷十
二下《刘中藻传》及《鲁春秋》均云己丑(顺治六年)四月刘中藻守福宁州,城陷,饮鸩
死。
① 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五十三《黄斌卿传》。
② 《思文大纪》卷八。按,隆武帝在1646年八月遇害,可知黄斌卿杀荆本彻在此以前。
郑达《野史无文》卷十一《黄斌卿传》记:“十月初旬,原任巡抚荆本彻携家航海洋中,
被斌卿营将沉其家人百口于海,而收其兵千人。十一月,原任户部尚书朱常接,旧为按臣
于斌卿有隙,携家百口浮海,被斌卿营将截杀,收其兵八百人;原任总兵贺君尧家口兵众
亦然。”所记时间有误。
① 黄宗羲《行朝录》卷四《鲁王监国·纪年下》。
② 黄宗羲《行朝录》卷七《舟山兴废》。
① 任光复《航海遗闻》。
② 查继佐《罪惟录》卷三十二《黄斌卿传》。
③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五十《张肯堂传》载有鲁监国敦请张肯堂的敕文,并说张得敕
后即来舟山,任武英殿大学士;黄宗羲《海外恸哭记》则说张肯堂原在舟山,鲁监国授予
东阁大学士。
① 任光复《航海遗闻》记:“晋张肯堂东阁大学士,沈宸佺阁部,吴钟峦、李向中宫保
,朱永祐吏部左侍郎掌铨政,李长祥、张煌言兵部右侍郎,徐孚远祭酒,陈九征太常少卿
,兼太常卿任廷贵、御史俞图南往日本,杨玑钦天监丞。晋名振定西侯,王朝先平西伯、
涂登华太子太保,阮进太子少傅,进侄英义将军阮美、阮骍、阮骥俱左都督。”此外还有
总兵等官多人。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廷的建立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28:16 星期四)
第一节 朱由榔在肇庆监国和绍武争立
1646年八月,隆武帝在汀州遇害;九月,消息传到湖广和广东、广西等地,在南明各地官
绅中又一次引起极大的震动。皇室继统问题再次提上紧急日程。
在大多数官绅心目中,桂藩朱由榔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主要是出于血统亲近的考虑。明末
宗室中,同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亲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孙,即福、瑞、惠、桂四藩王。
瑞王朱常浩原封陕西汉中,1643年李自成军攻入潼关,常浩逃到四川重庆;次年张献忠军
攻克重庆,常浩全家被杀。福王常洵之子由崧即上文所述弘光帝。惠王常润原封荆州,当
农民革命风暴席卷湖广时,他经长沙、衡州逃到广西,弘光在位时移住浙江嘉兴①。1645
年六月清军迫近杭州,监国潞王朱常淓投降,常润和周王、崇王也在清军统帅博洛招诱下
降清①,被押送到北京,后来同朱由崧,朱常淓等一道处死。这样,到1645年六月以后,
神宗子孙剩下的只有桂藩了。
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②,原封湖南衡州,天启七年(1627)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即
离京前往封地)。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张献忠部进军湖南,常瀛逃往广西。由于奔
窜慌忙,乱兵乘机抢劫,朱常瀛只带着第三子安仁王由楥逃到了广西梧州;第四子永明王
由榔在永州被大西军俘获③。正在性命难保时,受到一个混入大西政权的明朝官员的暗中
保护,又恰逢张献忠决定作战略转移,率领大西军入川,义军北上后,明朝广西征蛮将军
杨国威和部将焦琏率领四千多名士卒开进湖南永州等地,朱由榔才得以死里逃生,被护送
到梧州同其父聚合。1644年十一月初四日,朱常瀛在梧州病死①,安仁王由楥掌府事。次
年弘光朝廷覆亡,广西巡抚瞿式耜有意拥戴由楥继位。但当时南明的政治重心仍在东南,
支派甚远的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兄弟和黄道周等人的支持下捷足先登,由监国而称帝。瞿
式耜的愿望不仅没有实现,自己也因受隆武帝的猜忌而被调职②。不久,朱由楥一病不起
,由榔被册封为桂王③。
清军占领浙江、福建以后,客观的形势造成了南明残余势力向西南转移。原任广西巡抚瞿
式耜等人再次提议拥立朱由榔即位继统。掌握地方实权的两广总督丁魁楚却心怀观望,拖
延不决。直到接到隆武朝大学士何吾驺的亲笔信通知隆武帝、后都已蒙难,建议速立桂藩
以后,才决定参加拥立行列。
1646年十月初十日,朱由榔经过照例的三疏劝进,就任监国①。朱由榔相貌堂堂,据说很
像祖父万历皇帝朱翊钧,可是生性懦弱,瞿式耜说他“质地甚好,真是可以为尧、舜,而
所苦自幼失学,全未读书”②。父、兄的相继去世,使他成为最有“资格”的朱明皇朝继
统人,但他对做皇帝的言谈举止却一窍不通。凑巧太监王坤(又名王弘祖)投入他的府中
,这人早在崇祯年间就已经受到皇帝的信任③,懂得宫中“故事”,指点仪注,使他知道
如何摆出皇帝的架势,不至于出丑,王坤因此深受宠信。丁魁楚参与拥戴稍迟,又惟恐当
不上首席大学士,于是同王坤串通结纳,得以如愿以偿④。王坤的弄权,使永历朝廷一开
始就陷入混乱和矛盾之中。按明朝成例,入阁大学士本应由吏部尚书会同其他高级官员会
议推举若干名,呈请皇帝点用;大学士的地位又一般是按入阁先后次序排列。丁魁楚时任
两广总督是实权人物,因犹豫不决错过了首先拥戴的机会,桂藩继统的局面明朗后,又急
于攫取首席大学士的位置,不得不求助于内官王坤,等于把朝廷用人决策大权奉送给了宦
官。朱由榔出任监国前夕,丁魁楚玩弄权术给桂藩上启本请求辞去首辅,桂藩尚在三推三
让之时就批示“不准辞”,这在瞿式耜等人眼中就已经视为笑柄。至于崇祯时期已入阁的
何吾驺、隆武时入阁的陈子壮等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认为举措不公,有违成例,宁可株
守家中也不愿来肇庆。在失去广州人望的情况下,永历朝廷粉墨开场了。丁魁楚当上了首
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瞿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
员。不久,在湖广的督师何腾蛟、湖广巡抚堵胤锡也上表劝进,朱由榔得到了拥明派官绅
多数的支持。
然而,朱由榔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监国七天之后,十六
日传来了赣州失守(十月初四日)的消息。尽管广东肇庆距离江西赣州还有相当一段路程
,却举朝汹汹,监国的喜庆气氛消失得无影无踪。司礼监太监王坤主张立即逃难,首辅丁
魁楚随声附和,大学士瞿式耜等力主镇定,也只推迟了四天。十月二十日,小朝廷终于逃
往广西梧州。这种惊惶失措的举动,对于维系广东人心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其直接恶果是
续封唐王朱聿■在广州称帝,又一次演出了朱明宗藩同室操戈的闹剧①。
当清军进入福建的时候,隆武帝的弟弟续封唐王朱聿■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经海路逃到广
州,本来不过是为身家性命着想,未必有觊觎大宝之心。朱聿■的被拥立为皇帝,同桂王
监国政权的举措失宜有密切关系。赣州陷落时,广东全省还在明朝管辖之下,朱由榔领着
朝臣逃往广西,在广东士人看来无异是放弃封疆,不顾自己的死活。南明官僚的内部矛盾
又因桂监国政权处置不当而激化。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奉命援救赣州,踟蹰不进,从南
雄退回广州。他得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监国时,也想参预拥立之列,依旧做大学士。可是
,首辅丁魁楚却惟恐苏观生以原任大学士的身分入阁将影响自己揽权;大学士吕大器又从
资历的偏见出发,认为苏观生不是科举出身,不具备入阁资格。因此,对苏观生的附名拥
戴置之不理。苏观生自觉扫兴,知道在朱由榔政权中不会受重视。但在桂王监国之初,他
仍然不甘寂寞,想出了出奇制胜的策略,一是派兵部职方司主事陈邦彦前往梧州劝进,请
朱由榔以临时性的监国正式称帝①;二是请移跸广州,使朝廷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十月
二十九日,唐王朱聿■同邓王、周王、益王、辽王乘船由总兵林察护送到广州②。苏观生
等人觉得与其乞怜于桂藩,不如干脆另起炉灶,援引兄终弟及之义拥立唐藩。
十一月初二日,苏观生同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侍郎王应华等奉请朱聿■监国,并且抢在朱
由榔之前,在同月初五日正式称帝①,改明年为绍武元年。尽管朱聿■的政权在这年十二
月即被清军摧毁,绍武年号从来没有使用过②,在南明史上仍习惯称之为绍武政权。
十一月初八日,朱聿■在广州即位的消息传到梧州,朱由榔和廷臣丁魁楚等人大吃一惊,
连夜召见广州派来的使者陈邦彦。陈匆匆登上监国乘坐的龙舟,灯火辉映下见朱由榔居中
端坐,太妃垂帘于后,丁魁楚侍立一旁。朱由榔开门见山地说:“闻四王至广州,甚喜。
然孤既监国矣,辅臣观生既具启入朝矣,彼胡为者?”陈邦彦并不知道广州政局的突然变
化,回答说可能是民间的讹传。丁魁楚告诉他,广州称帝的事已确凿无疑。朱由榔接口道
:“今非战则和,二者安出?”邦彦建议“速返肇庆,正大位以属人心”,让绍武政权“
代吾受虏,从而乘其蔽”,不要主动进兵广州③。十一日晚,朱由榔又召见陕西道御史连
城壁,问道:“先生自肇庆来,知广州事否?”连城壁回答:“臣本月初四日离肇庆,未
有所闻。至德庆有传说者,臣亦不信。殿下监国,苏观生有表笺来贺,差监纪推官陈邦彦
,殿下加以科衔,特旨召用观生及广州诸旧臣,黄士俊、陈子壮、黄(王)应华、关捷先
等皆奉旨敦请,广东布政顾元镜加升户部侍郎。岂有如此大事不关白两院,既从一而悖举
之理?”朱由榔说:“事多实,奈何?”城璧对曰:“论天命者必推本人心,殿下为神宗
皇帝之慈孙,聪明仁寿,恭俭静深,在潜邸人心悦服已非一日,今臣民爱戴,尊贤亲亲,
皆仰承天意,谁得以私觊觎,特殿下幸梧,未正大位,或贪人昧理,亦终不能济。”①朱
由榔等人自知铸下大错,为了收拾广东民心,在十一月十二日东返肇庆,十八日宣布即皇
帝位,祭告天地、社稷、祖宗,改明年为永历元年②。同时,追尊其父朱常瀛为端皇帝,
兄朱由楥为桂恭王;嫡母王氏为慈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昭圣皇太后③。这样,在广东一
省之内,几乎同时建立了两个南明政权,重演了闽、浙相争的闹剧。它再次说明南明统治
集团的极端腐朽,绝大部分官僚仍然因袭了过去朝廷上党争故套,一切都以个人和小集团
的利害为转移,国家大局被置于脑后。即便有少数正派官僚以民族大义为重,希望共赴国
难,挽救危局,他们的努力也在一片纷争当中化作泡影。
绍武政权的建立,在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它只能说明朱聿■、苏观生在日暮途穷之
时,急于过一下皇帝瘾、宰相瘾罢了。史籍记载了苏观生等人迫不可待地争夺帝位的情况
:“且谓先发夺人,宜急即位。遂仓卒立事,治宫殿、器御、卤簿,举国奔走,夜中如昼
。不旬日而授官数千。即位之际,假冠服于优人而不给。”①绍武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苏
观生趁朱由榔君臣逃往广西的机会拉拢一部分广东官员建立的,社会基础非常狭窄。连本
省的一些著名官绅如曾任大学士的何吾驺、陈子壮、兵部侍郎张家玉等人均持反对态度,
陈子壮虽因丁魁楚不择手段自任首辅拒绝入阁,当苏观生拥立朱聿■时,他却特派使者请
桂监国出兵扫灭②。因此,苏观生拼凑起来的广州朝廷基本上是一批官场中的投机分子和
不得志的士绅武弁。他自己因拥立有功,被朱聿■任命为首席大学士,封建明伯;关捷先
、曾道唯、顾元镜、王应华等人都入阁为大学士兼任各部尚书,洪朝钟在十天之内升官三
次,当上了国子监祭酒。潮州人杨明兢赤手空拳,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自称有精兵十万“满
潮、惠之间”,居然被委任为潮惠巡抚③。兵力上除广东总兵林察所部以外,苏观生还招
来了石壁、马玄生、徐贵相、郑廷球四姓海盗①,借以增强绍武政权实力。
桂、唐二藩的争立,给南明残疆剩土的地方官也增添了混乱。湖广的何腾蛟、堵胤锡、章
旷以及其他文武官员都先后收到了两个朝廷颁发的“喜诏”,虽然他们基本上都站在桂藩
朱由榔一边,唐藩使者处处受冷遇,但事实上既给了他们“择君”的机会,朝廷的威望自
然相对削弱,在许多问题上处于被动局面。瞿式耜在一封信中写道:“自唐僭号而广之府
库尽为所有,广之属邑并邻郡皆为所煽。我监国之诏未达,而彼登极之诏先颁。凡吊钱粮
、征兵马,动辄牵碍。光三(丁魁楚字)乃集议,仍请跸肇庆,登大宝,少司马(兵部侍
郎)林佳鼎力佐之,在廷亦遂不敢梗议。十一月十八日正位端州(即肇庆),即行颁诏,
兼议攻守之事。”②
永历朝廷迁回肇庆以后,派兵科给事中彭燿、兵部职方司郎中陈嘉谟前往广州,劝说朱聿
■取消帝号,退位归藩。彭燿到达广州后声泪俱下地对苏观生说:“今上神宗嫡胤,奕然
灵光,大统已定,谁敢复争?且闽、虔既陷,强敌日逼,势已剥肤。公不协心戮力,为社
稷卫,而同室操戈,此袁谭兄弟卒并于曹瞒也。公受国家厚恩,乃贪一时之利,不顾大计
,天下万世,将以公为何如人也?”①苏观生大怒,悍然下令把彭燿、陈嘉谟拖出处斩,
随即派陈际泰为督师,调动军队向肇庆进攻②。永历政权见调解无望,也调兵遣将,以广
东学道林佳鼎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军务,夏四敷任监军,会同从韶州调来的武靖伯李明忠带
领一万多名士卒迎击。十一月二十九日,内战正式爆发,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城西交战,绍
武政权的军队大败,陈际泰临阵脱逃。林佳鼎初战告捷,踌躇满志,命令士卒昼夜行军,
直奔广州,企图一举扫灭绍武政权。绍武方面的总兵林察利用与林佳鼎同族和过去共事关
系,采取伪降诱兵深入之计,指使四姓海盗“乞降于佳鼎,察因书请举广州以附”③。林
佳鼎轻信寡谋,依约率部乘船前往三山,突然遭到四姓兵的攻击。林佳鼎部所乘内河小船
无法同四姓海上大船作战,被迫登陆迎敌。又因地理不熟,陷入了三尺多深的泥淖,结果
一败涂地,林佳鼎和夏四敷溺死水中,李明忠单骑逃出,部下兵员几乎全军覆没④。败讯
传到肇庆,永历朝廷又陷入一片惊惶失措之中,大学士瞿式耜自告奋勇,督领招募的义兵
前往迎敌。没过几天就传来了清军占领广州、绍武政权覆亡的消息二月二十六日朱由榔又
再次登舟离开肇庆,经广西逃往湖南①。
-----------------------------------------------------------------------------
---
① 《明季南略》卷二记:弘光元年五月初二日“移惠王于嘉兴”。
① 林时对《荷牐丛谈》卷四《蠡城监国》记,潞王朱常淓降清后,“时周王寓萧山,惠
王寓会稽,崇王寓钱塘,鲁王寓临海。贝勒遣骑修书,以参貂等物为贽,邀诸王相见。鲁
王以道稍远,辞疾不至。周、惠两王渡江偕崇王赴召,寻送南京,同弘光帝、潞王俱北去
”。朱常润到北京后曾在顺治二年十一月向清廷上“明惠亲藩朱常润揭为恭谢圣恩事”奏
疏,其中说:“本年五月二十日大兵至江南,润即于六月内差赍表文章玺赴江西豫王殿下
投诚。……昨进朝主上,更荷恩隆。”影印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三册, A3—144号。
② 常瀛是神宗第几个儿子,诸书记载不同。乾隆二十八年《清泉县志》卷三十六《杂志
》说是“神宗第五子”。根据《明神宗实录》卷三六四,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册立皇
太子和四王诏,皇长子常洛为皇太子,三子常洵为福王,五子常浩为瑞王,六子常润为惠
王,七子常瀛为桂王。神宗第二、第四子早夭,所以有的书把常瀛记为第五子。
③ 乾隆《清泉县志》卷三十六《杂志》记:朱常瀛“惑于因果,广修寺观,黄冠缁衲,
蓄养千计。生七子,长世子及次子、少子俱早夭,第三子名由楥,刘贵人所生,封安仁王
,赐婚吴氏,系衡良家女。四子名由榔,苑贵人所生,封永明王,赐婚王氏,系南直人,
业医王公亮孙女。第五子、六子逸其名,幼,未赐婚,癸未之变(指张献忠军入湘)第五
子、六子为寇掳去。”史惇《痛余杂记》云:“桂藩体肥重,舆夫须十八人乃举。有别苑
十二区,集女乐百二十人。癸未之变,孔全斌副将部兵先于城外劫典铺。桂藩即集诸女乐
并宫女二千余人聚而燔之,号呼震天,并宫殿付之一炬。”
① 李清《南渡录》卷四。同书又记,弘光元年(1645)二月初三日“谥桂王曰端”。
② 《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丙戌(1646)九月二十日书寄》。
③ 邵廷寀《东南纪事》卷一于隆武元年(1645)八月下记:“遣使册封桂世子由桹(榔
)为桂王。”沈佳《存信编》卷一记:“隆武丙戌春,遣司礼监太监庞天寿谕祭端王、安
仁王,即封上为桂王,居肇庆府。其诏有‘天下王之天下’语。”屈大均《安龙逸史》卷
上记安仁王由楥“丙戌九月病薨”,时间有误。瞿式耜信中说:“自安仁薨后,太妃暨永
明俱不乐居梧州。八月间,余复迎太妃、永明至肇”(《瞿式耜集》第二五六页)。可证
朱由楥病死不迟于八月。
① 朱由榔就任监国日期据《岭表纪年》卷一为“十月十日壬辰”;《明季南略》卷九《
粤中立永历》条记“以十月初十日监国,十四日丙戌即皇帝位”;道光十三年《肇庆府志
》卷二十二《事纪》云:“十月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十一月十八日遂称尊号,改元永历
,以肇庆府署为行宫。”
② 《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
③ 王坤在崇祯朝即已用事,见之不少记载,如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十八,崇祯六
年二月初八日“召对王副宪纪”即为王坤上疏纠廷臣所引起。
④ 上引《瞿式耜集》;参见钱秉镫《所知录》卷二。
① 何是非《风倒梧桐记》卷一云:“内外局惟魁楚主裁。端溪隔羊城省会止四百里,拥
立时嫉凌烟列名多人,无一函商及三司各属,既立后不复颁新天子诏,惟鬻是谋。时羊城
左藩顾元镜耻不与策戴勋,适隆武阁臣何吾驺、苏观生从闽逃归,亦遂立隆武弟为皇帝。
”瞿式耜在十月十六日反对移跸梧州时也申说:“且东人未附,东饷未来,骤焉一行,后
必滋悔。”见《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
① 屈大均《翁山佚文辑》卷上《顺德给事岩野陈公传》。
② 朱聿■隆武二年十一月敕谕张家玉云:“朕同邓、周、益、辽航海来粤,访寻上皇驻
跸之地。有全粤臣民因监国之御弟,推名分以立君。”转引自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
卷十九,第八八○页。
① 钱秉镫《所知录》卷二记:“于十月二十九日拥唐王入广州城,以十一月初二日监国
;初五日即位,改元绍武。”瞿式耜在《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信中说:“竟以十月廿九
日拥之入广城,初二日且登大位,改元绍武矣。”见《瞿式耜集》卷三,以监国日作即位
日,时间稍有差误。钱秉镫所记得自后来随李成栋反正诸官之口,较为准确。黄宗羲《行
朝录》卷二《绍武之立》云唐王于十一月朔(初一日)监国,初五日即位;监国日误。
② 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记有永历年间刻本张家玉撰《名山集》,内收朱聿■隆武
二年十一月、十二月敕谕,证明唐王在粤虽已监国、称帝,但仍沿用隆武年号。本书作者
未见此刻本,附记于此。
③ 屈大均《翁山佚文辑》卷上《顺德给事岩野陈公传》。
① 连城璧《蹇愚集》。
② 南沙三余氏《南明野史》卷下记载,定永历为年号是“取藩封永字,又以神宗孙取历
字”,即永明王与万历各取一字。又见屈大均《安龙逸史》卷下。
③ 文安之《黔记》说朱由榔十一月十四日舟至德庆,“十七日幸端州,还行宫”。见《
长恩阁丛书》收《滇缅录》附。永历帝的生母另一种说法是“苑贵人”,见前引《清泉县
志》。
①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② 许多南明史籍都说何吾驺参加了绍武政权,并任大学士,实际情况很可能是绍武朝廷
曾请他入阁,他未应聘。陈子壮“致书式耜,力请馘观生,而趋兵东下”,见钱秉镫《所
知录》卷中。
③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① 诸书记载“石、马、徐、郑四姓海盗”均不详其名。顺治四年三月二十五日两广总督
佟养甲揭帖中说:“广府十六州县连遭四姓剧贼马玄生、石壁、徐贵相等,白旗黄信、林
芳等环海攘害。……”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二本,第一八九页。石壁时为绍武政权总
兵,见《瞿式耜集》卷一《特举谠直疏》。郑姓,在钱秉镫《所知录》卷二中说是郑昌,
上引佟养甲揭帖中提到“郑昌、杨光林皆聚党数千,山海纵横,已经曲谕招徕矣”,下文
又提及“海贼徐贵相”等,似乎郑昌不属四姓海盗。沈佳《存信编》卷一记顺治三年十二
月清军占领广州后,“遣副将狥东莞、新会诸县,四姓盗郑廷球降清,成栋因之以攻其党
,斩石、马二姓,徐独身走,尽得其水士、精舟、利器”。
② 《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
① 瞿共美《粤游见闻》。
② 上引瞿式耜信中说:“时三水有陈际泰贼兵一股方至,……”何是非《风倒梧桐记》
卷一误将永历政权之林佳鼎记为绍武政权的“总宪行大司马事提兵西上三水,意侵端溪”
,署名为方以智的《两粤新书》错误相同。谢国桢《晚明史籍考》亦将《两粤新书》作者
归之方以智,其实,方以智参与永历政权的建立,身经其事,绝不致颠倒错乱至此。
③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④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① 《瞿式耜集》第二五八页,二六一—二六二页。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二节 绍武政权的覆亡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28:45 星期四)
正如古语所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绍武政权在同永历朝廷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时
候,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正由福建经潮州、惠州向广州急速推进,一路上几乎没
有遇到任何抵抗。李成栋等人利用绍武政权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同西面的永历朝廷打内战
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东面直扑广州,进军途中每到一地立即扫除传递军情的塘
兵,封锁消息,用缴获的南明地方官印发出太平无事的塘报②。十二月十五日,清军前锋
以帕包头,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闯入广州。朱聿■和他的大臣们仍在梦中,预定
是日“幸武学,百官咸集”,忽然有人报告清军来袭,苏观生还以妄言惑众把报信人处斩
。转眼之间,清军登上城墙,随即去掉伪装,露出辫子,乱箭下射,城中顿时鼎沸起来③
。苏观生急令关闭城门,调兵作战。可是,精兵都派往肇庆方面去对付永历朝廷,一时调
不回来。广州重镇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清军占领①。绍武帝朱聿■见大势已去,拖了一条
被子混在乞丐当中,被清军查出,关在东察院。李成栋派人送饮食,朱聿■说:“吾若饮
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自缢而死,总算有点骨气②。苏观生在墙壁上写了“大
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然后悬梁自尽,从各地逃至广州的明朝亲王、郡王共十六
人,大抵被清方处斩。大学士顾元镜、曾道唯等都屈膝投降。顾元镜还替清方起草劝降檄
文,其中说:“既不能为首阳之饿夫,即当为识时之俊杰。”③
绍武政权从建立到覆亡不过一个多月,它的“业绩”就是打了一场争夺帝位的内战和导致
广东一省的陷没。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南明残山剩水本已不多,广东又是财赋充溢
、人才密集的地方,一旦易手,南明朝廷回旋余地大为缩小,财源和人力更加捉襟见肘。
佟养甲、李成栋占领广州以后,于顺治四年正月十六日向肇庆进发。在这以前,永历朝廷
又故伎重演,于1646年(顺治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离开肇庆逃入广西①。永历元年正月
初一日,朱由榔到达梧州,仍恐不安全,又经平乐府逃到桂林。李成栋部于顺治四年正月
十九日由三水进至高明,留守肇庆的明两广总督朱治涧不战而逃,李成栋即命部将罗成耀
留镇肇庆,自己领主力进攻梧州。梧州是广西东面重镇,为明广西巡抚驻节地。清军向广
西推进时,明将陈邦傅在二十八日夜间弃城而逃,一时风声鹤唳,人无固志。苍梧知县万
思夔用木头制作了一个大乌龟,命人拖着沿街大喊:“降敌者似此!”二十九日,李成栋
兵接近梧州,明广西巡抚曹烨迎降道旁,口称:“烨不知天命,不早事君。使君怀怒以及
下邑,烨之罪也。若以罪不赦俘诸军,惟命;若惠邀天之幸苟保首领,使得自新,君之惠
也。”“涕泣不敢仰视。李成栋笑而释之。”清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梧州,万思夔在木龟
上大书“曹烨”二字,自行逃去②。清署两广总督佟养甲劄委广东布政使耿献忠为广西巡
抚,以总兵徐国栋镇守该地③。永历朝廷首席大学士丁魁楚见形势危急,在逃离梧州的时
候就脱离永历帝,带着家眷和多年搜刮得来的大批金银财宝,笼络一支为数不多的军队作
护卫,私自乘船避往岑溪。为了保护身家财产,丁魁楚暗中派人前往李成栋军中接洽投降
,成栋将计就计,许以两广总督的职位。丁魁楚大喜过望,在二月间由岑溪出降,清副将
杜永和把他押回广东,半路上杀死,其家产和眷属全部落入清将之手,据说仅白银一项就
多达八十余万两。后来有人见到丁魁楚的一个年幼孙子为李成栋部将罗成曜收养,问他姓
什么,若回答姓丁,立即遭到一顿毒打①。
永历君臣的争相逃窜,给清军以可乘之机。二月间,李成栋占领梧州后,曾经派出一小股
清军跟踪追至平乐府,进逼桂林。永历帝依然故我,在二月十五日逃离桂林,准备进入湖
南投靠兵力较多的军阀刘承胤。大学士瞿式耜坚决反对,他指出朝廷不组织抵抗,只是一
味避敌先逃,“今移跸者再四,每移一次,则人心涣散一次。人心涣而事尚可为乎?”②
朱由榔根本听不进去,在司礼监太监王坤、锦衣卫马吉翔的怂恿下,向全州逃难。瞿式耜
只好请求自己留守桂林,会同思恩侯陈邦傅稳定广西局势,并且推荐礼部尚书吴炳入阁任
大学士司票拟之职。永历皇帝勉强同意了他的建议,得旨:“准卿以兵部尚书特进太子太
傅,留镇西土。”①瞿式耜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要求朱由榔无论如何不要离开广西,那
怕暂驻于靠近湖南的全州也好。不料永历帝畏清若虎,在四月间还是逃到了武冈。
三月间,一股广东清军经平乐推进,陈邦傅“竞拔营而去”②,逃往柳州。清军趁势直犯
桂林,十一日前锋数百人突然冲入城中,幸亏明军焦琏部前一天赶到了桂林,把清军击退
,桂林才转危为安。五月二十五日,又有一股清军再次经平乐、阳朔突袭桂林,瞿式耜指
挥焦琏、白贵等将领分守各城门,并在城头用司礼监太监庞天寿主持铸造的西洋大炮轰击
来犯清军。清军见城中有备,被迫撤退。瞿式耜在风声鹤唳之时,能够镇静处之,仿止了
桂林地区的瓦解,值得充分肯定。但当时清广东提督李成栋带领的主力在进到梧州后即奉
两广总督佟养甲的檄文回救广东,顺治四年春夏间进犯桂林的清军都只是李成栋留在广西
的小股武装③。瞿式耜多少沾染了明末官场夸张习气,得一小捷则大肆铺张,就实际情况
而言保卫桂林的战役规模是很小的。
-----------------------------------------------------------------------------
---
② 乾隆四十四年《揭阳县志》卷九《事纪》记载:顺治三年“冬十二月,总督佟养甲、
提督李成栋定潮、惠、广三郡,路过揭之铺前。时两将既定福建,遂进取广东。养甲先遣
闽士黄梦麟授知府衔,至潮宣谕威德,士民趋附。”
③ 邝露《邝雪海集笺》卷七有《扈跸临雍归自中书堂呈苏相国一百韵》,题下笺云:“
按是年十二月总兵李成栋轻骑直入广州,绍武方幸学,闻交易服出走。诗似作于此时。”
笺注有误,如果是在这次幸学时清军破城,邝露决不可能有那样的闲情雅致赋诗百韵。邝
诗中扈跸临雍当是指在这以前随朱聿■往太学,十二月十五日所幸为武学。
① 九龙真逸《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引苏国祐(苏观生嗣子)《易箦遗言》云:广州之
陷为明叛将谢尚政接引,“大兵至广,尚政为向导,复纠六营兵内应,城遂陷。观生死,
尚政没其产。”《行在阳秋》记:十二月十五日,“清将佟养甲、李成栋遣游击庞起龙伪
为援兵求入城,城内信之,遂蜂拥而入。内兵登城战一昼夜,擒斩清游击王士选。清兵欲
退,会有内应,遂陷。”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③ 《存信编》卷一。顾元镜以大学士的身分降清见顺治四年五月初十日两广提督李成栋
揭帖,《明清档案》第五册,A5—171号。
① 《存信编》卷一作“二十三日乙未,清兵逼肇庆,二十五日丁酉驾发肇庆”。《瞿式
耜集》卷三记永历帝西逃为十二月二十六日,从之。
② 《东明闻见录》。
③ 顺治四年二月初三日及初四日两广总督佟养甲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五册,A5—96
号及A5—97号。李世熊《塞支初集》卷九《巫丞传》亦记:“正月二十九遂入梧州,广西
巡抚曹烨迎降,属官悉稽首上郡邑印及尺籍恐后。”按,清梧州总兵徐国栋不久即病死,
见上引顺治四年五月初十日两广提督李成栋揭帖。
① 关于丁魁楚降清被杀事,华复蠡《粤中偶记》叙述颇详,绘形绘色地描写李成栋亲自
带兵前往岑溪,假装欢迎丁魁楚来降,四月初四日晚上突然请丁魁楚父子过舟议事,随即
命军士处斩,吞没其家产妾媳。这一说法未必可靠。李成栋在二月间已奉佟养甲檄文回援
广东,三月已在广东增城、东莞等地镇压张家玉等的抗清活动,不可能四月初四日尚在广
西岑溪地区。《苍梧县志》记:“魁楚因土镇徐海、徐浤入岑北科为避地计。会连城土寇
将攻城,时三营官兵尚存,魁楚又檄阳、电兵来援。正月二十九接战于葛石坡,魁楚念岑
不可居,谋上浔。二月,军门遣部将杨姓入岑,魁楚踉跄遁”(府志)。“二月,丁魁楚
出降,副将杜永和押赴广东,半途杀之”(旧志),见同治十一年《苍梧县志》卷十八,
外传纪事,下,本朝。钱澄之《所知录》卷二记:“吾犹见其一孙才数岁,为罗成曜养子
。”华复蠡《两广纪略》记:“人言:魁楚官囊精银八十万,珍珠金宝番货十倍之。所遗
二孙闻在李氏官头家做奴仆,见其自言姓丁,又打头半死云。”
② 《瞿式耜集》卷一,奏疏。
① 《瞿式耜集》卷一,奏疏。
② 《瞿式耜集》卷一,奏疏《省会无虞再赴行在疏》。
③ 顺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两广提督李成栋向清廷报告:“职所统原部北来官兵吴淞旧额
四千一百三十一员名”,其中马兵三百名,“历浙抵闽以及入广,万里驰驱,冲锋破敌,
险阻备尝,病故及阵亡者,人马已损失过半矣。”虽在入粤时带有闽地土著之众每府七八
百名,俱“脆弱不堪,无资战守”。就在这件奏疏中,李成栋说他自己带兵“追捕永历”
仅到梧州,并没有继续西上。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第六○一页。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在广东的抗清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29:15 星期四)
佟养甲、李成栋部清军偷袭广州得手以后,永历君臣仓皇逃窜,势同瓦解。佟养甲等人趁
势收取广东其他府县。顺治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佟养甲派副将张道瀛、阎可义同新委南
雄副将李仰臣、董方策、张友德,韶州总兵叶成恩、副将杨友贤、王庆甫等领兵由广州北
上,同月二十九日在英德县击败明将陈课、童以振二部,随即占领韶州①。次年正月初七
日,叶成恩部进抵南雄,当地官员不战而降②。明高雷廉琼巡抚洪天擢退守琼州府(今海
南省),四月初一日清副将阎可义领兵渡海,洪天擢兵力不敌,乘舟逃走,琼州遂为清军
占领③。这样,广东十府之地全部沦入清方之手。就兵力而言,佟养甲、李成栋本部兵马
只有四千一百余名,从福建带来的原郑芝龙旧部施福、施郎、洪习山、黄廷等部也不过几
千人①,实力相当有限。1647年正月,李成栋率主力进攻广西,广东清军留守兵员更形单
薄。
然而,腐朽无能的永历朝廷不知清军虚实,非降即逃,近于自行瓦解。镇守柳州、南宁一
带的明庆远伯陈邦傅也被清军声威吓倒,私自派人同佟养甲、李成栋联络,准备投降清朝
。在这种危急关头,广东的一批仁人志士奋然而起,凭借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和熟悉山川
险要,组织义军展开反清活动。广东各地义师的兴起,使坐镇广州的清两广总督佟养甲穷
于应付,不得不急檄进入广西梧州的李成栋部回援。正是由于他们的斗争,才使永历朝廷
免遭灭顶之灾,重新稳定了广西的局势。广东素称忠义之乡,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出现了
一批英雄人物,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南明“三忠”: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
陈邦彦在绍武争立时,支持永历朝廷。朱由榔派他回广州劝说苏观生改弦更张,正值林察
等击败林佳鼎,绍武君臣趾高气扬,陈邦彦知道无法完成使命,藏入高明山中。不久,佟
养甲、李成栋部清军偷袭广州,绍武政权覆亡。李成栋军乘胜追入广西,永历朝廷岌岌可
危。邦彦“出自山中,临西江之口,望敌旌旗,叹曰:莫救也!夫若乘其未定,得奇兵径
袭广州,此孙膑所以解赵也。”他亲自前往甘竹滩联络余龙等部义军,得众数万人,奋起
抗清。二月初十日,义军在江中击败清军水师,降清总兵陈虎被击毙,焚毁清方船只一百
余艘;十一日,进攻广州。清两广总督佟养甲关闭城门,派使者檄令李成栋火速回援①。
义军攻城不下,清方又扬言李成栋将回师先捣甘竹滩,被迫撤退。陈邦彦聚兵于高明,派
门生马应房以舟师攻顺德。
张家玉在隆武朝廷中曾任建国公郑彩监军,督兵援赣;后升任礼、兵二部左侍郎②,清军
入闽时,他正奉命回广东招募义勇。陈邦彦起兵反清时给他写信说:“成不成,天也;敌
不敌,势也。方今乘舆播迁,桂林危如累卵。得牵制毋西,浔、平之间庶可完葺,是我致
力于此,而收功于彼也。”③张家玉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于1647年三月间在东莞县到■寨
起兵抗清,十四日攻克东莞县城,活捉清知县郑鋈④。这时李成栋已率师回粤,会同施福
(隆武朝封武毅伯,降清后仍用此衔)部合攻东莞。张军击杀施福部副将成升,终因义师
缺乏作战经验,被清军击败。张家玉的竖起抗清义旗,得到了许多地方的响应。东莞有总
兵张安国、陈镇国等;新安有总兵陈文豹等;南海、顺德、增城有总兵邝日晋、湛壮等;
龙门有参将刘龙、李启新、冯家禄等;潮州府属镇平、平远有兵部主事赖其肖、总兵谢志
良等。清副将文贵金往剿,“伏兵四起”,文贵金被击毙①。此外,韶州有陈慎、简信等
;惠州有苏成等;各称拥众数万,一时声势颇众。到■和东莞县城被李成栋军攻破后,张
家玉的家属被杀三十余口。但他义无反顾,同总兵陈文豹攻克新安县,不久又被清军击败
,陈文豹战死。张家玉志不稍馁,委派陈镇国、冯家禄领兵会合刘龙、李启新部于四月十
九日收复龙门。接着,他自己亲率各部义军在七月初十日攻克博罗、连平、长宁、乳源、
归善、河源等县。十月初二日进攻增城。初十日,清李成栋部主力赶到,令副将阎可义、
梁得胜、张道瀛、马宝、吴之蕃等堵截通往龙门之路;副将杜永和、李汉贵等从南面进攻
,参将王定国从中路进攻,总兵施郎、黄廷、副将洪习山等接应,与增城守兵内外夹击。
义军虽奋勇作战,终因众寡不敌,被清军击败。张家玉中箭负伤后投水自尽,他的侄儿张
胤隆等被俘②。
陈邦彦与义师余龙部一度攻克顺德。李成栋率军来攻,余龙战死。邦彦移师江门,会同霍
师连等部攻克清远、三水等县,兵锋直逼省会广州。清两广总督佟养甲见形势危急,檄李
成栋火速来援。当成栋部向清远推进时,霍师连率舟师堵截,被清军用火攻击败,师连战
死。九月十七日成栋部将杨大甫兵抵清远;十九日成栋亲自带领副将杜永和、张月、马宝
猛攻清远。城陷,陈邦彦身中三刃被俘,与总兵曹天琦等六人被押解到广州。九月二十八
日,佟养甲下令把他们“寸磔于市”①。史载,“邦彦自起兵来,日一食,夜假寐不就枕
,与士卒同劳苦。故其下人人感动,即小衄无思叛者”②。
陈子壮,字集生,号秋涛,广东番禺人。万历四十七年探花,崇祯朝仕至礼部侍郎,弘光
时以礼部尚书召,隆武时以东阁大学士召,均未到职。桂藩朱由榔在肇庆立国,仍授大学
士。陈子壮虽因丁魁楚窃取首辅,不愿入阁受事,但他是支持永历朝廷的。当绍武政权据
广州自立时,他拒不承认,写信给永历朝廷表示拥戴。不久,清军入广,家乡沦陷,陈子
壮奋起抗清。他和朱实莲等官绅组织义兵以南海县九江村为基地,联络各地义军展开敌后
斗争。当时,李成栋统兵在外,广州城里的清军很少,陈邦彦同陈子壮密谋攻取省城。他
们同广州城内的原明朝广州卫指挥使杨可观、杨景晔秘密联系,“暗用桂字印票,号召多
人”为内应,又指示“花山盗”三千人向佟养甲伪降,分守广州东门。约定七月初七日夜
三鼓里应外合,一举攻克广州,救出“披缁为僧”的明赵王朱由棪以资号召。这个计划本
来制定得相当周全,不料,陈子壮带领的义师数万人在预定日期前两天的七月初五日即进
抵广州城下,张贴檄文的家僮被清军捕获。佟养甲审出密谋后,自知城中清军不过二百,
“又有内应,城守万分危急”,他立即采取行动,捕杀杨可观、杨景晔,以犒赏为名诛杀
花山义师三千人①,并勒令赵王朱由棪“引缳自尽”②。钱澄之《所知录》卷二记:“七
月,大学士陈子壮起兵九江村,与陈邦彦共攻广州。初,邦彦约城内诸降将为内应,期以
是月之七日三鼓内外并起。子壮先期以五日舟师薄城,谋泄。北抚佟养甲捕诸内应者,悉
斩之;发巨炮击舟,舟毁,兵退。北风大作,养甲乘风追之,子壮大败于白鹅潭。成栋亦
自新安至。子壮退保九江,又弃九江入高明,与监军道麦而炫、知县朱实莲婴城固守。”
十月二十五日,李成栋率本部兵马和武毅伯施福部大举进攻陈子壮扼守的高明县。直到二
十九日才用“大炮火药轰倒城墙”,冲入城内,朱实莲阵亡,陈子壮和兵部区怀炅、知州
区宇宁、户部程玄等被活捉。受审讯时,陈子壮除要求赦免幼子陈上图外,表示“愿膏斧
锧”,视死如归。佟养甲、李成栋等会商后决定将陈子壮“寸磔于教场”③。
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领导的广东义师虽然先后被优势清军所镇压,但是,死难者的鲜
血并没有白流。正是由于他们在广东各地掀起势如潮涌的武装抗清飙风,迫使清两广当局
匆忙调回进攻广西的主力,永历朝廷在广西的统治才赖以维持下来。而且,清朝主将李成
栋在镇压义师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了人心所向,这对于他次年的反清归明无疑是一个重要
的因素。
-----------------------------------------------------------------------------
---
① 顺治四年二月初三日两广总督佟养甲揭帖残件,见《明清档案》第五册,A5—96号。
② 参见同上件及乾隆十八年《南雄府志》卷十七《编年》。
③ 顺治四年五月初三日两广总督佟养甲揭帖,见《明清档案》第五册,A5—169号。按
,华复蠡《两广纪略》洪天擢条云:“洪天擢乙酉、丙戌两年俱在广东做两司官,拥戴永
历时自择其地,要做高雷廉琼四府军门,即以都察院副都御史写敕驻高州。丁亥正月清兵
下高州,则携妻子奔雷州;清兵至雷州,则携妻子奔琼州。清兵以无船过海,劄徐闻者一
月,天擢在琼,为练兵措饷索诈地方几万金,复擅行杀戮者几千人。至四月初二日先航海
投诚于李成栋,仍以海道事畀之管理。”
① 顺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两广提督李成栋“为东粤地阔兵单、战守不足”事揭帖,见《
明清档案》第五册,A5—176号。
① 陈恭尹述《兵科给事中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先府君岩野陈公行状》,见《独漉堂集》
补遗。《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三十页,《两广总督佟养甲残揭帖》中报告义师攻
广州之役时间完全相同,只是陈恭尹说这是其父陈邦彦联络的余龙等部,佟养甲则混称为
“四姓白旗等贼”。
② 张家玉在隆武朝廷中所任官职见汪宗衍《南明金石小识》引张家玉墓碑拓本,该文收
入《艺文丛谈续编》。汪文所引张碑间有误植,如“钦命监军便宜行军”,“行军”当为
“行事”;“蒙恩加赠……寺正文臣”,“寺正文臣”当作“守正文臣”。
③ 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二十五《陈邦彦传》。
④ 两广总督佟养甲“为恭报粤地贼情仰祈圣鉴事”揭帖残件,无奏报日期,清廷收到时
间为顺治四年七月初十日,见《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三十页。
① 两广总督佟养甲“为恭报粤地贼情仰祈圣鉴事”揭帖残件,无奏报日期,清廷收到时
间为顺治四年七月初十日,见《明清史料》己编,第一本,第三十页。
② 九龙真逸(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所收张家玉之父张兆龙给永历朝廷的奏
疏。参见顺治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两广总督佟养甲“为汇报擒磔逆渠三大捷事”揭帖,《明
清档案》第六册,A6—182号;同件又见《明清史料》丙编,第七本,第六三九—六四○
页。
① 见上引顺治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佟养甲揭帖。张家玉殉难日期为十月初十日,次日清监
军道戚元弼即已报捷。
② 《南疆逸史》卷二十五《陈邦彦传》。
① 陈恭尹《独漉堂集》第八八六页。
② 顺治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佟养甲“为逆藩授首事”题本,见《明清档案》第六
册,A6—62号。按,查继佐《国寿录》便记《赵王传》将其名写作曰锬,云:“王因亦为
僧,六月入广州,清令处于光孝寺西禅房内。闻会陈子壮、张家玉等起兵,佟使两县官请
至元妙观自尽,父子俱死。”赵王名当以佟养甲题本为准。
③ 顺治四年十一月初七日两广总督佟养甲“为汇报擒磔逆渠三大捷事”揭帖,见《明清
档案》第六册,A6—182号。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四节 永历朝廷在武冈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29:34 星期四)
永历帝由桂林逃到全州后,这里已是军阀刘承胤的势力范围。刘承胤原是一介武夫,常使
用一根铁棍,人称“刘铁棍”。明朝末年任黎靖参将,崇祯十六年武冈袁有志等起义攻杀
岷王。他奉巡抚王聚奎之命带兵镇压了这次起义,救出岷世子,升任副总兵①。弘光初,
沅抚李乾德题授总兵官,镇守武冈。1646年七月,隆武帝封他为定蛮伯②,从此拥兵自重
。当1647年初永历帝由梧州逃至桂林,惊魂不定时,他上疏迎驾,表面上是保护朝廷安全
,实际上是挟天子以自重。这年(永历元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在刘承胤唆使下,迁入
武冈州③,以岷王府为行宫,刘承胤迎驾有功进封武冈侯。随永历帝迁入武冈的大臣有东
阁大学士吴炳、吏部尚书李若星(原贵州总督)、兵部左侍郎管部事傅作霖(原任御史)
、户部右侍郎管湖广布政司事严起恒(原为衡永副使)①、太常寺卿仍管吏部文选司事吴
贞毓等。五月,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晋封刘承胤为安国公②,“政事皆决于承胤矣”③。
朱由榔既然以为刘承胤兵强可倚,刘承胤也借此挟制朝廷。在移跸武冈之后,刘承胤即威
福自操,骄横跋扈。“一日,承胤索饷于上,帅兵清宫。王皇太后女中尧舜也,曰:‘国
公知老身贫乎?’尽宫中簪珥之资简以与之,不上五百金”④。有的史籍还记载,刘承胤
曾企图废除永历帝,另立他的女婿岷王⑤。“上苦承允(胤)专横,亲书密诏除刘救驾,
天语极为悲切”。太监杨守春“又述上谕:内廷俱系刘党”⑥。刘承胤营建私邸,“画阁
丹梯,隐房曲间,备极俨雅”⑦。
六月间,督师大学士何腾蛟至武冈朝见永历帝,对刘承胤的威福自操非常不满,就同部分
大臣疏请永历帝回驻桂林。疏中说:“使武冈果有山川之险,兵甲之雄,粟米之富,粗号
偏安。然未有处一隅而能图四海之大者,况堂堂天子,各镇皆欲争奉之以成其大,汉、唐
、宋以来未之前闻。今日移跸大事,听皇上自择自行,督师一人扈驾,敢有议迎、议留者
、议送者,当与众共殛之。”①刘承胤原是何腾蛟的部将,受过何腾蛟的栽培,这时却惟
恐何腾蛟来到武冈危及自己的权势。对于何腾蛟等人建议永历帝离开武冈更是不满,于是
,他上疏要求改任何腾蛟为户部尚书专理粮饷,解除其督师职权。永历帝拒绝了他的要求
,他仍不死心,面见何腾蛟索取督师敕印,大言不惭地说:“今督师非我莫人能为也。”
②何腾蛟断然回答督师敕印不能私相授受,需要皇帝的旨意才可以办理交接手续。同时,
也不客气地告诉刘承胤,自己统率的军队中张先璧部比较弱,你连张部都制服不了,要想
让马进忠、郝永忠等部听从命令根本不可能。刘承胤自知实力有限,不再逼迫何腾蛟交出
敕印,却企图在何腾蛟辞朝以后,于路途中加以谋害。何腾蛟早有防备,离开武冈之前疏
请把赵印选、胡一青带领的云南军队拨给自己作为督师亲军,得到永历帝的同意。于是,
他先假称患病,借住在武冈城外一所荒庙里;过了几天,突然带领赵印选,胡一青两营兵
夜间出发。第二天,刘承胤得到消息,已经无可奈何了。接着,张先璧从江西败回,带兵
数万人来到武冈朝见永历。刘承胤惟恐张部进入武冈,迫使永历帝下诏制止。张先璧大怒
,顿兵于武冈城下,指责刘承胤“劫驾”,承胤则反斥先璧为“犯阙”。双方剑拔弩张,
互不相下。永历帝命兵部官员龙之沫前往张先璧营中宣谕和解,张部才转往沅州驻扎①。
1646年(顺治三年)八月,清廷以恭顺王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偕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
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固山额真金砺、梅勒章京屯泰领兵往征湖广、两广②。次年(16
47
)三月,孔有德率领的清军由岳州进兵长沙,明督师何腾蛟、恢抚章旷与总兵王进才等闻
风而逃,浏阳总兵董英以城投降。清军占领长沙后南下衡州,明总兵黄朝宣投降;孔有德
等以其蹂躏地方,民怨甚深,下令解除其部下的武器,“召朝宣入,历数残暴之罪,支解
之,以快人心”③。何腾蛟、章旷等人一味奔窜,势同瓦解,永州府(府治零陵)城也一
度为清方所派知府接管。明副将周金汤察知城中并无清军,率领二百名士卒乘夜鼓噪登城
,清知府纪某逃回衡州。何腾蛟、章旷等人才在永州府境东安县白牙市一带苟延残喘。这
时已入盛暑,清兵不耐炎热,在长沙、衡州一带休息。八月初八日,章旷病死于永州。同
月,清军乘秋高气爽进攻武冈、永州。当孔有德部向武冈进逼时,刘承胤部将陈友龙等迎
战,“蒋虎、孙华、聂鸣鹤、张承明、张大胜等于斗溪铺俱战死”④。“承允(胤)驰令
禁友龙不得战,又不发救兵,友龙败还。恭顺离武冈山三十里下营,承允轻骑出降”①。
他向孔有德表示愿意献上永历皇帝作进见礼。孔有德怀疑其中有诈,没有立即答应。刘承
胤为了表示自己真心投降,一面下令将武冈城门严密看管,防止永历帝出逃;一面自己剃
头再次前往清军营中接洽投降。武冈城中的永历帝和他的一小批亲信见清军迫近,刘承胤
行踪诡秘,感到情况不妙,请出刘承胤的母亲和兄弟刘承永,要求移跸靖州。在刘母出面
干预下,才开了城门,永历帝和少数朝臣带着宫眷匆忙出城逃难,象征皇帝威严的仪仗乘
舆等都来不及收拾,全部丢弃在武冈②。出城二十里,朱由榔想到靖州是刘承胤军队的控
制区,立刻吩咐:“靖州不可往,当从间道走广西。”③于是,另寻小路直奔广西。到达
广西古泥时,有总兵侯性接驾,朱由榔才放了心,在侯性护送下到达柳州。侯性因护驾有
功,进封商丘伯。由武冈出逃时,朱由榔鉴于情况紧急,命大学士吴炳护送皇太子取道城
步县入广西,结果为清军截获,太子和吴炳都被押至衡州④。
刘承胤降清后,清兵随即占领武冈。孔有德发现永历帝已经逃走,立即派护军统领线国安
带领一千名骑兵追往靖州。线国安部攻克靖州,生擒了明总兵肖旷等,却没有抓到永历帝
。吴炳被俘后自缢①;吏部尚书李若星、兵部尚书傅作霖不屈被杀;偏沅巡抚傅上瑞等投
降。
孔有德等部清军这次进兵湖南,除了郝摇旗在桂阳、张先璧在沅州稍事抵抗外,南明将领
非降即逃。据清方奏报,投降的不仅有明安国公刘承胤,还有封为伯爵的王允成、刘承永
、董英、周思仲、高清浩、郑应昌,总兵四十七员,副、参、游等官员二千余名,马步兵
六万八千有奇。②这充分地反映了永历朝廷的腐败和何腾蛟、章旷、傅上瑞等人的无能。
当时,除了制抚堵胤锡率马进忠等部退入湘西九溪卫坚持抗清,曹志建领兵扼守湘桂交界
的镇峡关(曹志建将关名改为龙虎关)外,湖南各地都被清军占领。
九月,孔有德派刘承胤部将陈友龙攻入贵州黎平府,俘获明督师何腾蛟的继母孙氏、妻徐
氏等家属一百余口。孔有德让何腾蛟的亲戚将自己的手书和腾蛟的家信带往广西兴安,信
中备述清方对腾蛟的母亲和其他眷属奉养甚厚,借以招降何腾蛟。何腾蛟不为所动,坚决
拒绝了清方的招降③。
武冈失守以后,永历帝由小路逃往广西,驻于湖南西部的一些明朝官员同朝廷失去联络,
以为刘承胤降清时必定把朱由榔当作进见礼。因此,以制辅堵胤锡为首的部分文官武将一
度商议拥立荣王朱由桢为帝①。这件事在熊开元(隆武朝大学士)的著作中有明确记载,
他在《答熊石儿直指书》中说:“私以今日所急在讨贼,不在立君。何也?讨贼正立君之
本,立君乃致寇之媒。征诸前事,靡不然者。况乘舆所向未卜,万一或有参差,鲁与唐近
辙曷可再寻。”“千钧之势,争此一发。事不堪再误,愿老公祖转白荣殿下及堵、傅、杨
诸公祖并各勋镇,千万珍重,千万密急。”在《答堵牧游总制书》中又再次劝说道:“侧
闻荣殿下诚明简毅,备诸福德,高皇帝之业将在于斯。又得老公祖领袖群贤,共相推戴,
而复仇不即位尤合春秋之义。……惟老公祖断于乃心,迅图一举。”②堵胤锡为人敢作敢
当,在永历帝下落不明时有意拥立荣王朱由桢即位作为明室尚存的象征,颇符合他的性格
。他的主张既遭到熊开元等人的劝阻,不久又得到永历帝安全到达柳州、象州、桂林的消
息,立即改弦易辙,避免了可能导致南明内部再度分裂的错误。
-----------------------------------------------------------------------------
---
① 康熙七年《新化县志》卷十一《别志》作“癸未三月,武冈袁有志作乱,弑亲王及诸
宗室”。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③ 见《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五月二十八日书》。
① 钱秉镫《所知录》卷上记:“上在奉天,召户部右侍郎严起恒为大学士,同吴炳入阁
办事。”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记:永历元年五月初二日“晋封刘承胤安国公。承胤骄横日甚,
动辄以兵挟朝廷,群臣畏其刚暴,争谄之以自固,交疏烦功德,遂进封兴(安)国公、上
柱国,赐尚方剑、蟒玉,便宜行事。二子皆世袭锦衣卫指挥。”
③ 吴晋锡《半生自纪》。
④ 吴晋锡《半生自纪》。
⑤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云:“刘承允(胤)横肆日甚,且阴蓄异谋,有废上立伊婿岷
王之意。”
⑥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
⑦ 彭而述《读史亭文集》卷十,记下《宝庆至沅州日记》,他过刘国公旧第在顺治十七
年,见“柱间偶句如新,近为防兵屯扎,稍改,非旧观矣。”
① 查继佐《国寿录》卷四《中湘王何腾蛟传》。
② 沈佳《存信编》卷一。
① 《存信编》卷一。按,吴晋锡《半生自纪》中说龙之沫为常德人,谄附刘承胤得任御
史,人称“跌脚御史”。
② 《清世祖实录》卷二十七。屯泰即屯代,也就是佟养和。
③ 吴晋锡《半生自纪》。乾隆二十八年《衡州府志》卷二十九《兵燹》记:“顺治四年
丁亥四月,恭顺、怀顺、智顺三王帅师取衡。黄朝宣兵溃,率其姬侍匿于郡南花药寺,前
锋执而杀之。”
④ 康熙二十四年《宝庆府志》卷二十一《武备志·兵纪》。
① 蒙正发《三湘从事录》。
② 顺治五年冬清署贵州巡抚彭而述曾在武冈见“公廨旁鸾舆尚在,左纛黄屋俱置城隍祠
中”。顺治十七年他再度路过武冈时已“不可考”。见彭而述:《读史亭文集》卷十《宝
庆至沅州日记》;参见同书卷十五《仕楚纪略》。
③ 《三湘从事录》。
④ 吴晋锡《半生自纪》云:永历帝决定“分两路行,或未至并与之遇。命大学士吴石渠
公护太子驻城步,上从皇太后幸靖州。太子至城步果有兵守之,为所获,同吴石渠公送衡
州矣。”《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记顺治四年十二月丙戌日孔有德等奏报平定湖南,“获
伪永历太子朱尔珠”。永历太子之名似有误。
① 上引《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孔有德等奏报中说“伪内阁吴秉”等降。吴秉为吴炳之
误译,他被俘后不久自杀,说他降清不妥。
② 见上引《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五,王允成误译作王云程。
③ 《三湘从事录》记,十月初三日孔有德派何腾蛟至威持手书并贵阳王金印一颗与夫人
家报至。按,孔有德利用抓获何腾蛟家属进行招降确有其事,但说他送来贵阳王金印当属
讹传。
① 荣王是明宪宗子朱祐枢的后裔。嘉靖《常德府志》卷四《建设志·藩封》记:“荣王
,宪宗皇帝之第十子,弘治十一年建王宫于常德,正德四年之国”;《明史》卷一一九稍
有不同。明末荣藩的情况在史惇《恸余杂记》中记载较多,但荣王的名字文献内有分歧,
顺治四年十月清湖广总督罗绣锦”为恭报常军两捷事”揭帖中云:“故明荣王朱学洪纠众
称兵,要复常德。”同件中提及堵胤锡、袁宗第、马进忠、牛万才等人,培胤锡拟奉为主
者似应为“朱学洪”,但按明太祖所定诸王二十字辈行,朱棣下无学字辈,晋王下第十六
辈为学字,荣王既不是晋藩后裔,明亡时各藩约传至十辈以内,所记必有误。《清世祖实
录》卷三十八记,顺治五年四月“壬午,平南大将军恭顺王孔有德疏报:大军至辰州,擒
伪荣王朱有桢子朱松于苗洞。”朱有桢当为朱由桢之误。参考各种史籍,明末荣宪王朱由
枵死后,世子慈炤尚为婴儿,朱由桢大概是荣宪王之弟。
② 熊开元《鱼山剩稿》卷二,书。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五节 郝永忠部由湘入桂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29:50 星期四)
郝永忠在1646年秋奉何腾蛟之命领兵援赣,迎接隆武帝,由于何腾蛟私下叮嘱不可假戏真
做,在九月初二日到达郴州后一直观望不前,在该地驻扎了几个月。就时间而言,郝部到
达郴州时,隆武帝已经遇难,杨廷麟、万元吉等部明军尚在赣州苦撑。何腾蛟控制着除岳
州以外的湖南全部疆土,兵力多达十三镇,却只知据地自雄,毫无恤邻之念。十月初四日
,赣州失守,援赣已经没有意义了。1647年春,清孔有德等部入湘,何腾蛟、章旷等节制
无能,一溃千里,长沙、衡州、常德先后失守。何腾蛟、章旷带着残兵败卒逃到永州白牙
桥。郝永忠兵单势孤,由郴州撤至桂阳州,在这里同清军交战后退到永州。七月,又撤至
道州同保昌伯曹志建分汛据守①。清军占领武冈、永州后,何腾蛟逃至广西兴安,郝永忠
也率部由湘入桂,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不料,留守桂林大学士瞿式耜和两广总督于元烨
等人认定郝永忠原为“闯贼”部将,怀有极深的敌意,开初想阻止郝部进入广西,后来得
报郝军已过兴安、灵川,又如临大敌地关闭桂林城门,拒绝郝部入城。于元烨等还妄想“
闭门歼除”,派兵剿杀郝部,只是由于督镇标将马之骥仅有兵员数百,不敢接受“剿除”
任务,才未致动武。郝永忠的先头部队在桂林城下吃了闭门羹,过了两天,永忠派营中收
留的通山王朱蕴釬、东安王朱盛蒗、督饷佥都御史萧琦(后改名萧如韩)、司礼太监王坤
进入桂林,在太监庞天寿家中同于元烨、广西巡按鲁可藻接洽。于元烨顽固地拒绝郝部入
城,鲁可藻私下对他说:“既不请新兴(指新兴伯焦琏)来,又不及预止,且不能止矣。
宜亟图之,毋为牛后也。”元烨终执前说。第二天,郝永忠率大队兵马同宜章伯卢鼎来到
桂林城下。萧琦竭力劝说守辅瞿式耜出城相见,于元烨坚决反对。鲁可藻感到这样僵持下
去将危及桂林地区的安全,拉着瞿式耜一道出城晤见。于元烨坐在自己衙门里不动,还为
瞿、鲁冒险入“贼”营捏一把汗。瞿式耜、鲁可藻出城后,见郝营“官头下马避道,共知
出晤为是矣”。郝永忠以礼相待,“但谓不应逐客”。瞿式耜婉转解释,“答应千言,不
激不随,极为得体”①。第二天早晨,郝永忠进城回拜,“欲无礼于元煜(烨)”,卢鼎
从中调解,才在瞿式耜举行的宴会上“一笑而叙阔别”。这只是在兵力不敌的情况下,采
取的官场手腕。瞿式耜等人对原大顺军、大西军所持敌对态度始终没有改变,他们是南明
政权中目光短浅的一批死硬分子,对原农民军极尽打击排斥之能事。明军与农民军联合抗
清中波涛叠起,都是这些掌握着南明朝廷和地方大权的官僚从中作梗,终致局势日趋恶化
。何腾蛟、章旷、傅上瑞等人在湖南排挤刘体纯、袁宗第、田见秀、张鼐等大顺军旧部已
开其端;瞿式耜在广西排斥郝永忠部是这样,次年阻击由湖南退入广西的李过、高一功统
率的忠贞营是这样,在联合原大西军的问题上也是这样,可谓吾道一以贯之。
当时,包括由湖南退入广西的各部明军之中,郝永忠的军队实力最强。瞿式耜等人出于偏
见,故意扣发粮饷。郝永忠为解决部下兵马的粮草和添补器械,被迫在桂林一带打粮索饷
。广西巡按鲁可藻记,永历元年(1647)十月“郝永忠索饷于桂林。司、道、府各官各千
、万不等,其饷抚萧琦为之聚敛。初,永忠扎营教场,日取乡民,弦绞其腿,讯诸司贤否
贫富,阅十百人,乃于各名下画圈,以多寡分饷高下,按而索之”①。瞿式耜等人还指使
桂林乡村居民立团聚保,阻止郝兵需索薪菜;郝永忠大为愤慨,派出军队剿灭乡团。这些
事情又成为南明官绅污蔑郝永忠的口实。
十一月,清怀顺王耿仲明等大举进攻广西全州。明督师何腾蛟驻兴安指挥,南安侯郝永忠
“亲统大兵出灌恢道,于兴安闻警,一面发兵扼守灌阳,一面统兵星驰援全。本月十三日
辰时,同卢(鼎)、焦(琏)、滇(赵印选、胡一清)三营至脚山,离全二十里。三营由
大路往全,本爵(郝永忠自称)由小路午时抵全,至北关。虏于北门扎营,势甚猖獗。本
爵身先士卒,率标镇马骑直冲虏营。虏交锋大败,奔溃北走。我兵直赶三十里,杀虏千余
级,生擒二名,夺大西马三百余匹,小马无算,火炮、弓箭、衣甲、器械不计其数”①。
全州之战,各“勋镇共以首功归永忠”②,连瞿式耜在同月十六日奏捷疏中也不能不说:
“南安侯郝永忠、宜章伯卢鼎、新兴伯焦琏与滇镇赵印选、胡一清,诚不愧标名麟阁。”
永历帝则称赞“全阳奇捷,真中兴战功第一”③。正是由于郝永忠等在全州狠狠打击了入
犯广西的清军,永历帝才在这年(1647)十二月初五日应瞿式耜等人之请移跸桂林④。
-----------------------------------------------------------------------------
---
① 同治九年《江华县志》卷七《寇变》记:顺治“四年丁亥五月,曹志建称保昌伯由江
西赣州仁化来驻江华。……曹志建既去,永忠遂帅兵尾其后住三日,追及永明,遂与志建
分据,志建截上流驻镇峡关,永忠截下流驻道州。”康熙六年《永明县志》卷九《兵寇志
·兵变》记:顺治四年五月,“我师破湖南,南昌伯(当为南安伯)郝永忠走道州。”“
七月,曹志建统兵万余抵永明,屯兵县西,与郝永忠盟分县以西八里属曹,以东八里属郝
。未几,永忠遁去,通县钱粮总归志建。”
①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一。
① 《岭表纪年》卷一。
① 瞿式耜永历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飞报大捷疏,见《瞿式耜集》第七十七页。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一。
③ 同注①,《瞿式耜集》第七十八一七十九页。按,蒙正发《三湘从事录》记全州之战
云,“十一月二十日,怀顺遣将同董英领马步三千,从间道袭全州”,不仅日期有误,而
且只字不提郝永忠以及同郝关系密切的卢鼎,却塞进了他梦寐以求的所谓“恢抚官兵”,
适足令人齿冷。与蒙正发沆瀣一气的王夫之在《永历实录》卷十五《郝永忠传》中断言:
“永忠从无一矢功,惟残毁内地,屠士民,尤为诸将所恶。”此即王氏“实录”。
④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一记:“十二月初五日辛巳,上跸桂林,入行宫受朝,赐郝永
忠蟒玉。”钱秉镫《所知录》卷二亦云:“十二月初五日,上自象驻桂,太后及两宫俱驻
南宁府。”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六节 永历帝的逃离桂林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30:05 星期四)
1647年(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九月,朱由榔到达柳州以后,瞿式耜坚持请他移跸省会桂
林。他指出“桂林为西省上游,形胜嵯峨,城郭坚固,确然兴王根本之地。北规楚,东恢
粤,惟此地为适中”。南面有思恩侯陈邦傅扼险于梧州,新兴伯焦琏镇守阳朔、平乐;北
面有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南安侯郝永忠堵敌于全州、兴安一带,万无一失①。朱由榔认为
驻于广西内地比较安全,没有立即采纳他的建议。直到十一月十三日何腾蛟节制的郝永忠
、赵印选、胡一清、焦琏、卢鼎四营(按,赵、胡所领兵马合称滇营)在全州击败来犯的
耿仲明部清军后,朱由榔才在十二月初五日再次来到桂林。
然而,事有意外。广东清军提督李成栋在镇压了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等人组织的抗清
活动之后,稳定了广东局势,又出兵西上,思恩侯陈邦傅不战而遁,十一月间清军重新占
领梧州②。陈邦傅军撤退的消息传到全州,郝永忠惟恐己部留在桂林的老营(家眷和辎重
等)将被陈军抢掠,急忙率兵从全州驰还桂林;督师何腾蛟带着卢鼎部也跟着南撤。全州
本是焦琏的汛地,他听说郝、何率部回桂林,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留下部将唐文曜同
全永总兵王有臣守全州,自己也带领主力奔往大墟(今桂林东南大圩)。唐文曜、王有臣
眼看各营主力纷纷撤回桂林,又得到梧州失守的消息,判断在清军东、北二路夹击下广西
难保,就同全永道马鸣銮合谋于十二月十二日派使者往湖南永州(零陵)向清方接洽投降
。清怀顺王耿仲明不久前进军受挫,对他们的主动请降心怀疑虑,拒绝接受。明全州监军
周震坚决反对降清,对唐、王、马的变节行径痛加斥责。三人恼羞成怒,当即把周震拖出
衙门杀害,然后派人带着周震的头和敕印往永州纳降。耿仲明大喜,派二千骑于十七日到
达全州接管该地,“全州遂拱手送人矣”①。
全州降清以后,广西门户洞开。1648年(永历二年,顺治五年)正月,督师何腾蛟驻守兴
安,发出檄文命令各将领抽调兵马赴该地堵截清军由全州南下。郝永忠派部下罗中军带领
一千名骑兵前往兴安。二月初一日,清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兵由湖南经广西全州
向桂林推进。明督师何腾蛟惊惶失措,竟然在滇将胡一清等保护下临阵脱逃,郝永忠派出
的骑兵在兴安陷入重围,城破后全部战死②。郝永忠接到报告后大为愤慨,坚决拒绝同守
辅瞿式耜一道保卫桂林,主张奉永历帝向后方转移。二月二十一日深夜,得报清军已经进
入严关,瞿式耜赶往行在(原靖江王府),见郝永忠、卢鼎、马吉翔、兵部尚书萧琦都聚
集在司礼太监处商议,他叙述所见情况道:“臣聆永忠议论,则以人马挫折,意懒心灰,
竟欲即刻整旅西行,绝无意于省城者。臣既以好语慰之,复以正言规之,而枘凿不入。”
接着,瞿式耜面见永历帝,“则暂避永福之圣意已定,臣竟无从插齿,只争起驾之时刻耳
”。式耜力主镇定,指出即使清军已经到达兴安,督师何腾蛟应该有告急塘报,在没有接
到准确消息以前不宜轻易移跸。“若以走为上策,桂愈危,柳又不危乎?今日可到桂,明
日独不可到南、太乎?”朱由榔回答道:“卿不过欲朕死社稷耳。”①后来瞿式耜在奏疏
中也追叙了当时的情景:“皇上声色俱厉,谓今日事势,远过武、攸。尔等必欲留朕,两
宫太后即烦尔等照管。”式耜不敢再说,随众退出。次日五鼓他又面见永历帝,奏言“圣
驾即欲行,宜少从容,盖乱兵乘驾发之后,必有一番抢攘。圣驾稍停,一可以救满城百姓
,二可以救满朝百官”,朱由榔置之不理。瞿式耜出朝途中接到赵印选的奏疏和何腾蛟的
书信,知道进入广西的清方兵力并不多,又再次入朝,以何腾蛟的书信为证,劝永历帝暂
缓移跸。可是,朱由榔已如惊弓之鸟,吩咐左右立即准备撤离桂林。“随驾诸臣车马匆匆
,有行色矣”。式耜的意见遭到永历帝的断然拒绝,“时天颜愈厉,天语愈严”,式耜只
有叩头请死,含泪而出。二十二日上午,朱由榔和宫眷、随驾官员离开桂林。郝永忠等部
明军士卒立即乘势抢夺官私财物,瞿式耜由于主张坚守桂林,拒不随驾,在一片混乱当中
,他的家产也未能幸免。从他的奏疏看,郝永忠曾经派了两名官头到瞿家禁止抢劫,但是
主力既已转移,禁令也难以贯彻,乱兵以索取犒赏为名,连瞿式耜本人也受了一番折磨①
。撤离桂林时出现的混乱和抢劫,无疑是事实;不过瞿式耜和南明其他一些官僚的记载颇
多夸大其辞。有的南明史籍更是添油加醋,穷极形象,如说郝永忠于二月二十三日“抢入
大内,劫帝于寝被中,舁出城外”②;“留守(即瞿式耜)裸体坐署中”③。这类谣言显
然不可信。
-----------------------------------------------------------------------------
---
① 瞿式耜九月初三日《请移跸桂林疏》,十月初二日《请速幸桂林疏》,见《瞿式耜集
》第七十五—七十六页。
② 同治十一年《苍梧县志》卷十八《外传纪事下·本朝》。
①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一。按,蒙正发《三湘从事录》记马鸣銮为全州知州;据瞿式
耜永历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飞报大捷疏”中有“据全永镇臣王有臣、全永道臣马鸣鸾塘报
”;鲁可藻书中亦云“全阳镇、道”降清,可证蒙氏之误。然时日则据《三湘从事录》。
② 《三湘从事录》。
① 《东明闻见录》。
① 瞿式耜永历二年三月初一日《变起仓卒疏》中说:他自己“肩背腰肋,无不重伤,牵
曳捽扑,以白刃加于颈者数十次,历辰、巳、午、未四时,地狱变相,无所不尝。”见《
瞿式耜集》第七十九—八十一页。
② 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三《永历走平乐》条引《粤事记》。
③ 《东明闻见录》。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30:54 星期四)
第一节 郑军同安之役
1647年八、九月间泉州战役,郑成功还是以定国公郑鸿逵的助手身分参战的。战败返回安
平以后,他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广泛召募文武人才。在他的感召下,原浙江巡抚卢若
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相继而来。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待如上宾,每遇重大事
情都征求他们的意见,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上参与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
文官幕僚班子。同时凭借他在隆武朝廷内的地位和郑芝龙的旧关系,招集兵将,不断扩大
自己的军事实力。
郑成功的部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跟随他起兵的少数将领,如洪旭等人;二是福建沿
海应募而来的有志之士,如海澄人甘辉、漳浦人蓝登等;三是跟随郑芝龙降清,拨归佟养
甲、李成栋部下进攻两广,1648年李成栋反正后由粤返闽的将领,如施琅(当时名施郎)
、洪习山、黄廷等;四是清方派驻东南沿海的少数仍怀故国之思的将领自拔来归。郑成功
对于这些不同出身的将领大体上能做到一视同仁,惟才是举。特别是在军事组织上作了精
心的改编,防止了将领拥兵自雄、飞扬跋扈的局面。这是他总结了弘光、隆武以来朝廷姑
息养奸教训而采取的坚决措施。正是由于建立了极为严格的军事组织和纪律,郑成功才成
为一位真正的统帅,而不是虚有其名的盟主。
郑成功不仅在选拔和驾驭将领上著称于世,而且非常注意练兵。他冷静地估计到己方所长
是海战,然而要同优势清军作战,收复失地,必须训练步兵和骑兵。由于东南沿海缺少马
匹,郑成功在组建骑兵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他后来同清兵作战中往往失利的一个重要
原因。郑成功的严格训练海上水师是人所共知的,厦门鼓浪屿上的日光岩就因他当年雄立
山顶检阅舟师而传颂至今。但是,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他知道要恢复失地必须凭借
陆战,所以他组建了许多以陆战为主要任务的营、镇,“朝夕操练部伍阵法”。
郑成功的军需供应一直是史学界关心的问题。因为他的兵力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和
小片滨海地区,靠当地的物力、财力肯定支持不了他的日益扩充的军队(最多时达几十万
人),维持一支这样庞大的舟师和陆战部队,还要养活官兵家属,需要巨额的银钱、粮食
、木材、铜铁和火药等物资。要同据有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清廷抗衡,他不能不尽量扩充军
队。那么,后勤支援是怎样解决的呢?大致来说,郑成功的军事供应来自三个方面:一是
他继承了郑芝龙开创的海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充分利用自己在海上的优势,把内地的出口
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往海外,取得巨额利润,这大概是他解决军费的主要办法。由于东南
各省已被清军占领,这种对外贸易基本上是以秘密走私方式进行,现存清方档案中的片段
材料可以证明其规模相当大,却无法窥知其总额和每年利润的确数。其次,是在攻占地区
征收粮饷,从一些史料来考察,田赋额和因用兵而征发的劳役是相当重的,这固然解决了
郑军的一部分燃眉之急,也极易失去民心。郑成功攻占的福建、广东沿海地方往往很快沦
陷,这不仅是个兵力对比问题,税役的畸重(有时根本不能算赋税,而是赤裸裸的掠夺)
使他难以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第三,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在承平之时就缺少粮食,要从
附近省分运销供应,填补不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地区转贩而来。郑成
功通过海上贸易赚到的利润大抵是白银和其他物资,解决不了军民每天必需的粮食供应,
因此他几次出兵潮州,目的主要是搜括粮食。
大致可以说,郑成功从1646年底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到1648年才形成一支对清朝颇具威
胁的力量。
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四月初十日,郑成功率领部将洪习山、甘辉等进攻福建同
安县。清军副将廉彪、游击折光秋引兵出城迎敌,被击败退入城中。十八日,郑军直抵城
下,清朝知县张效龄和廉彪、折光秋带着残兵败卒弃城而逃。①郑成功入城后出令安民,
委任叶翼云为同安知县,陈鼎为教谕,号召诸生起义勤王,劝谕百姓缴纳粮饷。正在这时
,原先奉唐王朱聿■入广州建立绍武政权的总兵林察从广东逃回,报告了广西、湖广等地
拥立永历帝的消息。郑成功举手加额说:“吾有君矣!”①排设香案望南而拜,从此遥奉
永历正朔。他派隆武朝中书舍人江于灿、黄志高携带表文乘船由海道前往广东,向永历朝
廷报告自己在福建沿海抗清的情况,表示愿意在永历朝廷领导下东西配合,共谋复兴。
李成栋反正以后,永历帝由南宁迁回广东肇庆,整个广东都在南明统治之下。按理说,驻
于福建铜山一带的郑成功既由虚戴隆武年号改尊永历朝廷,地理位置又非常接近,似乎可
以在统一部署下联兵北讨。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当时永历朝廷正处于“中兴”时期,留下
的记载比较多,却极少提到郑成功。原因在于李成栋系统的将领同随成栋入粤的福建将领
之间存在很深的隔阂。成栋反正以前,对郑芝龙的旧部施福、施郎、洪习山、黄廷等人既
利用他们冲锋陷阵,又在给清廷的奏疏里把他们贬得一钱不值。反正以后,李成栋意气发
舒,把广东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奏请永历帝核准把施福等福建兵将遣送回籍。八月,永
历朝廷改封武毅伯施福为延平伯,“敕仍回闽恢剿”②。闽系将领跟随李成栋反正,不仅
没有像成栋嫡系那样因反正有功加官晋爵,反而在遣回福建途中遭到李部将领暗算,企图
加以火并收编。如施郎所部“自南雄抵潮郡。适潮将郝尚久者,粤师将也。阳犒师牛酒,
而包藏祸心,召诸部阴为图公(指施郎)。公侦知其事,急拔众走饶平,踞守阅月突围出
,且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从弟肇琏、肇序皆随殁军中”,勉强拖到粤闽交界的黄冈
镇才得以脱身,投入郑成功部下。①永历朝廷内实权人物对郑氏家族旧将既是这样蛮横无
理,以施福为首的福建将领给郑成功带回的讯息就不言而喻了。
七月,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和福建提督赵国祚派军进攻同安。守将邱缙、林壮
猷、金作裕与知县叶翼云、教谕陈鼎协力坚守。至八月十六日城破②,邱、林、金阵亡,
叶、陈被俘,不屈被杀。清兵屠城,“血满沟渠”。郑成功在铜山接到同安告急文书,亲
统大队舟师来援,因北风正厉,船行受阻,五天后才到达金门,同安失守的消息传来,他
为死难者痛哭遥祭,怅怅然回师铜山。这年福建濒海地区闹大灾荒,一斗米价格近千钱,
约为平年的十倍。郑成功和郑彩组织大批船只前往广东高州(今广东茂名)明思恩侯陈邦
傅辖地购买粮食,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次年(1649,顺治六年,永历三年)九月
,清云霄营副将张国柱御下刻薄寡恩,部下千总王起俸带领几名亲信乘船来铜山向郑成功
投降,表示愿意充当攻取云霄的向导。十月,郑成功领军直入云霄港,初十日从白塔登岸
,分兵三路:左先锋施郎、援剿左镇黄廷、前冲镇阮引、正兵营卢爵由左而进;右先锋杨
才、援剿右镇黄山、后冲镇周瑞、左冲镇林义、右冲镇洪习山由右而进;郑成功自己带领
戎旗中军康明、中冲镇柯宸枢、亲丁镇张进由中路推进。清云霄守将张国柱命中军旗鼓姚
国泰守城,自己领兵出城五里迎战。初十日午时两军相遇,张国柱被郑军左先锋施郎部下
副将施显砍伤,落水而死,兵员溃散,郑军乘势攻克云霄,俘姚国泰。①
云霄之战以后,郑成功发兵扼守盘陀岭,自己领军围攻与广东接境的诏安县。清漳州总兵
王邦俊乘郑军西下,进攻盘陀岭。二十八日晨大雾弥漫,清军大举突击;郑军抵敌不住,
中冲镇柯宸枢阵亡。败讯传来,郑成功被迫放弃围攻诏安的计划。这次战役双方都损兵折
将,控制区也没有什么变化。但郑军得到了王起俸、姚国泰两员擅长骑射的将领,成功任
命王起俸为铁骑镇(不久改为正兵镇),“教以学射,教以骑马”②,开始组建陆战的骑
兵,这对郑军后来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
---
① 顺治六年三月福建巡按霍达为查参泉属失城事揭帖,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第十
六—十七页。按,江日升《台湾外纪》中把廉彪写作廉郎、折光秋写作祁光秋,职务均作
游击,稍误。
① 《台湾外纪》卷三,第八十八页。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二,原文为“改封施福延平伯,杨仍回闽恢剿”。“杨”字当
系“敕”字之误。
① 施德馨《襄壮公传》,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靖海纪事》第三十四页。
② 据前引霍达顺治六年三月揭帖清军攻破同安为八月二十六日。
① 云霄战役的经过见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杨英《先王实录》;又见清福建总督
陈锦顺治七年正月“为塘报海寇突陷云霄,官兵旋已恢复事”揭帖(收入《郑成功档案史
料选辑》)。江日升《台湾外纪》记于顺治五年(1648),误。
② 郑亦邹《郑成功传》。该书认为在郑军中教以骑射,制定骑兵作战纪律“割马耳者同
首功,杀马如屠,自起凤(俸)始”。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二节 郑军潮州之役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31:12 星期四)
1649年(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前后,郑鸿逵、郑成功军同广东郝尚久部争夺潮州之战,
是南明史上的一次内讧。郝尚久是李成栋的部将,入广后奉命镇守潮州。1648年李成栋反
清归明,郝尚久也随之反正,永历朝廷封为新泰伯。按理说,潮州紧接郑氏家族占领的铜
山、厦门一带,本应共赴国难,联军恢复福建。可是,南明的派系矛盾使这一前景归于幻
灭。江日升记载,李成栋反正后曾经上疏建议“速当发诏通成功,连兵恢复”①,永历帝
也曾为此颁发诏书。郑成功叔侄却垂涎于广东潮州一带产粮区,早在1648年(顺治五年、
永历二年)四月,郑鸿逵就率领舟师三千余名来到潮州府属的揭阳县征粮收饷②。这正是
李成栋反清复明的时候,双方的摩擦日益加深。郑成功曾经派杨乾生为使者致信潮州总兵
郝尚久,遭到断然拒绝③。郑成功信中究竟提出了什么要求,未见明确记载,估计是以“
连兵”为由要求入驻该府。郑氏集团觊觎潮、惠由来已久,定国公郑鸿逵和郑成功急于解
决粮饷来源问题,原先随李成栋入广的郑芝龙部将施福(又名施天福)等人又因长期受到
李成栋等“北人”的歧视,一直耿耿于怀,纷纷怂恿郑成功夺取潮州,以泄私愤。杨英的
一段记载透露了其中委曲:
时武毅伯施天福同黄海如来见,藩(指郑成功)令天福典兵柄;辞以老,从之。谓海如曰
:“我举义以来,屡得屡失,乃天未厌乱。今大师至此,欲择一处,以头(?)练兵措饷
之地,必何而可?”海如曰:“潮属鱼米之地,素称饶沃,近为各处土豪山义所据,赋税
多不入官,藩主策而收服之,藉其兵□而食其饷,训练恢复,可预期也。”藩曰:“我亦
思之,但潮邑属明,未忍为也。”时参军藩□□言曰:“宜先事入告,然后号召其出师从
王,顺者抚之,逆者讨之。”……④
这段记叙反映了郑成功出兵广东时的矛盾心理,既“思”夺取这块“素称饶沃”之地,又
因该处已“属明”不“忍”下手。那位参军建议“先事入告”(即报告永历皇帝),然后
“名正言顺”地取之。这在实际上根本行不通,无非是为打内战找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
永历皇帝当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反正过来的李成栋等“东勋”,不论郑成功以什么理
由上疏朝廷要求把成栋部将控制下的潮州转交给自己,永历朝廷决不会同意。尽管如此,
郑鸿逵和郑成功在1649年到1650年多次出兵广东,除击败盘踞潮州沿海达濠埔等处的许龙
、张礼等“不清不明”的地方武装外①,主要目的是同郝尚久争夺潮州府。1649年(顺治
六年、永历三年)八月,郑鸿逵舟师与郝尚久军交战于揭阳,互有胜负。“十二月十七日
,郑成功亲率林胜、杨才、黄山、施信、杨勇、洪进、阮引、康明、甘辉、黄凯、史朝纲
、潘加钟、林期昌、林翰、颜尚通、肖武、戴彰、翁文贤等共二十四镇至揭,每镇五百人
,大举入潮”②,与郑鸿逵会师。郑成功明知郝尚久镇守下的潮州府已属南明永历朝廷,
“彼尚藉明号,岂可自矛盾”③,却故意制造事端,擅自派遣军队到处搜刮粮饷,遇有“
不服输将”者就“声罪致讨”,攻城破寨,俘掠百姓。郝尚久见郑军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如
此胡作非为,愤而出兵阻拦。郑成功就乘机宣布“郝虏助逆,加兵擒而灭之,师出有名矣
”①,肆无忌惮地大打内战,先后占领了潮州府属的海阳、揭阳、潮阳、惠来、普宁等县
,并在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六月间包围了潮州府城。
永历朝廷对郑成功的挑起内衅显然是不赞成的,但又无可奈何。鲁可藻在记载永历四年(
1650)八月朝廷给“东勋”(李成栋部将)杜永和、张月、李元胤、张道瀛、郝尚久、李
建捷、罗承耀、马宝晋封侯爵一事时,对郝尚久评论道:“尚久则未尝有事,虽朱成功围
困潮城,乃穴中之斗,难以言功。”九月,朝廷派中书舍人陆漾波以监军给事中名义“捧
敕回潮州,谕解朱成功、郝尚久之争”②。
就在郑军争夺潮州府的时候,清尚可喜、耿继茂军由江西南下,于1650年二月进抵广州城
下。三月,镇守惠州府的明奉化伯黄应杰、惠潮道李士琏剃发降清③。尚可喜等派尚奇功
、白万举二将往惠州“协守”④。郝尚久镇守的潮州西面已归附清朝,与永历朝廷隔绝;
东面又遭到“遥奉永历”的郑成功军的进攻,他一怒之下同潮惠巡道沈时决定叛明降清。
六月二十五日派戎旗游击刘清正等赴福建漳州请清兵来援,同时向清平、靖二藩递上降表
请援。尚可喜和耿继茂当时正顿军于广州坚城之下,无兵可派,转檄福建漳州总兵王邦俊
出兵援潮。王邦俊当即率师入潮,会同郝尚久击败郑成功,迫使郑军退回福建铜山。①
就事实而言,郑成功、郑鸿逵进攻潮州是极不策略的,它加速了清军侵占广东全省的过程
。郑氏集团鼠目寸光,只知从自身利益出发,想夺取已属于南明永历朝廷的潮州府,借以
解决粮饷问题。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迫使郝尚久把这块富饶之地献给了清方。郑
成功以铜山、南澳一带为基地,背靠永历朝廷管辖区,如果以大局为重,西连两广,北连
舟山,南明各派抗清武装气脉相通,可以有一个全盘的复兴计划。至于粮饷困难,郑成功
本可上疏请求永历朝廷拨给或经正当途径到潮、惠等地采购。郑氏志不在此,一心想在南
明政权内部扩张自己的领地,终于导致大局逆转。某些史著把郑成功1649—1650年潮州之
役归入抗清范畴,显然不正确。
-----------------------------------------------------------------------------
---
①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三。
② 乾隆四十四年《揭阳县志》卷七《事纪》附兵燹。
③ 《台湾外纪》记于顺治六年三月。
① 许龙等同郑芝龙一样带有浓厚的海盗色彩,他们的存在影响了郑氏家族对海上贸易的
垄断地位。张礼因兵力不敌投降郑成功,被郑鸿逵沉入海中淹死。
② 乾隆四十四年《揭阳县志》卷七《事纪》。杨英《先王实录》第十二页记于十二月十
四日。
③ 《先王实录》第十二页。
① 《先王实录》第十五页。
② 鲁可藻《岭表纪年》卷四。这时,郝尚久已经降清,见下文。
③ 《岭表纪年》卷四。按,原文云永历三年三月黄应杰降清,“应杰为镇惠凤化伯”;
同书卷二记永历二年封李成栋部将黄应杰为奉化伯。凤字为奉字之误。
④ 《平南王元功垂范》。
①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福建巡抚张学圣“为进缴潮州各官伪敕印札事”揭帖中说:“
闽之漳州与粤潮接壤,唇齿相依。前因潮州总兵郝尚久投诚,而海寇郑成功恶其归顺,攻
围潮城,势甚危急。尚久遣官赴闽请援,……”(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第二十五一
二十六页)。按,郑军攻潮并非因郝尚久投降清朝已见上述。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clq
饮水思源 - 精华区文章阅读
发信人: rickhunter (everyth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1651年清军袭占厦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3年07月03日22:31:30 星期四)
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鲁监国五年)七月,郑成功从广东败回,没有实现以潮州
为基地的愿望。在兵力上,他已经在郑氏集团中崭露头角,拥有的地盘却小得可怜。郑成
功暗自决心首先要像他的父亲郑芝龙一样成为郑氏集团公认的霸主。这年八月,他带领舟
师向厦门(当时的名称是中左所)进发,趁建国公郑彩引兵外出,厦门只有郑彩之弟定远
侯郑联据守的机会,袭取该岛。他采纳施郎的建议,以亲亲通好为名,先给郑联送去稻米
一千石,要求郑联让自己的军队登岸。郑联正因为缺粮发愁,又认为成功毕竟是自家人,
爽快地答应了。八月十五日,郑成功军全部到达厦门,突然将郑联部士卒缴械,随即捕杀
郑联。郑联的部将陈俸、蓝衍、吴豪等人都被收编。郑彩部下将领杨朝栋、王胜、杨权、
蔡新等人也在郑成功的招徕下,渐次来归。郑彩失去了兵权,归老于家。①
郑成功吞并了郑彩、郑联兄弟的兵将、船只,又取得厦门一带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实力
大大增强,从而改变了郑芝龙降清后原郑氏集团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兵员激增,粮饷的
来源成了他面临的首要问题。正在这时,郑成功得到广东传来的消息,惠来县失守,“潮
阳山贼复起,不服追征”②。他的叔父定国公郑鸿逵在潮州地区筹集粮饷由于赋额太重,
引起百姓的反抗,又受到优势清军的压力,已经陷入困境。这年(1650)十月,郑成功决
定亲自带领主力前往潮州,留堂叔郑芝莞率领阮引、何德部水师、蓝登部陆师守御厦门。
1651年(顺治八年、永历五年)正月,郑成功军到达广东南澳,郑鸿逵引兵来会。两人商
议后决定鸿逵回厦门,部众交成功统一指挥攻取潮、惠①。当时,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
王耿继茂藩下的军队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广东的局势,郑成功的舟师可以称雄于海上,但陆
战较弱,征取粮饷必需占领较大的地方,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左先锋施琅认为
厦门初定,主力远征清方兵力较强的地方,有可能变生意外。他知道郑成功性格刚强,不
敢直说郑军同闽、粤两省清军相比兵力处于劣势,更不便以疏间亲地说郑成功的叔父未必
能保住厦门,于是,他面见成功时假托自己头天夜间做了一个梦,预示出师前景不利,请
郑成功慎重考虑。郑成功并没有听出施琅弦外之音,认为他白日说梦,心存胆怯,阻碍自
己的战略部署。当即下令把施琅的左先锋印和部下兵将移交副将苏茂掌管,让施琅随定国
公郑鸿逵一道回厦门。②
三月初十日,郑成功舟师进至大星所(今广东平海海口),伙兵上岸砍柴,被清兵和当地
百姓赶走。成功大怒,传令扎营,进攻大星所城。部将万礼奉命阻击惠州来援的清军,在
龙盘岭伏击得胜,全歼惠州来援之敌。十五日,郑军攻克大星所,缴获了城中屯积的一些
米谷。
就在郑成功大军由海上进攻广东的时候,清朝福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福建右路总兵
马得功获悉郑成功主力已经南下,厦门守兵单薄,他们对于郑氏家族垄断对外贸易积累下
的巨额财富早就垂涎三尺。三人密议后,于闰二月二十七日调集军队乘坐小船渡海偷袭厦
门。守将前冲镇阮引、后冲镇何德被击败,率领舟师撤至金门(浯州),郑芝莞惊惶失措
,乘船逃跑。三月初一日,清军攻入中左所城内,仓猝之间成功的妻子董氏带着郑经怀抱
祖宗牌位乘小舟逃至郑芝莞船上。寄居厦门的大学士曾樱自杀。清军占领中左所后,把郑
氏家族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出征将领的家属也深受其害。除了兵丁抢得少数财物以外,
大部分金钱落入了张学圣、黄澍、马得功的腰包。从各种史料来看,这批财物的数量相当
惊人,郑成功致父书中说:“掠我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其余将士
之财帛、百姓之钱谷何可胜计。”①郑鸿逵在致其兄郑芝龙信中也说:清军“侵掠中左,
男女遭惨,不可胜数,宝物黄金,计近百万。”②顺治九年(1652)冬,清廷有意招降郑
成功,得到报告说郑成功因厦门财产被抢,“借口索债,兴兵结怨”④,对抚、道、镇臣
瓜分财宝隐匿不奏大为愤慨,把张学圣、马得功、黄澍和巡按御史王应元革职,扭解京师
,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张学圣、马得功、黄澍拚死不招,一口咬定城中
并无财宝,若有私分情形,“甘愿凌迟处死”④。这笔庞大的财富估计当事人用了相当一
部分贿赂承审官员,结果三法司议罪时“三四其说”(题本后朱批语),游移不定,最后
草率了事。
厦门的失守也反映了郑氏集团同清方的微妙关系。除了这个集团的首领郑芝龙被软禁在北
京以外,郑芝龙的母亲黄氏和五弟郑芝豹①居住在安海(即安平)老家,处于清方控制区
内。张学圣等决定偷袭厦门时,搜集了七十条船,其中郑芝豹提供了八艘。马得功之所以
能轻易地攻占厦门自然同郑芝豹有关。三月十二日,张学圣、黄澍到厦门作短暂停留(估
计是去同马得功分赃)后,马得功仍留在岛上。这时,郑鸿逵带领从广东返回的部分军队
到达厦门,“复将城围住”。马得功向张学圣求援,张派漳州参将冯君瑞领兵六百往援,
遭到郑军阻击,不能进城。马得功被困在中左所城内,无法脱身,又估计到郑成功主力回
师后必遭灭顶之灾。于是,他派人去安海向郑芝龙的母亲求情,请黄氏写信给郑鸿逵让他
网开一面,放清军返回大陆。郑鸿逵碍于母命,除了归还缴获的郑芝豹提供的八艘船外,
另派三十艘兵船将马得功及其部众送回大陆。郑鸿逵后来写给郑芝龙的信中谈到这件事说
:“泉镇马得功贪恋无厌,尚留岛上,被各舟师重围,三战三北,援绝势孤,乃乞命于弟
。弟怜海百万生灵纷纷逃窜,不得安生乐业,姑许其请,遂纵舟全渡人马,使得功生还泉
郡,弟之力也。”下文说“大侄”郑成功回师后得知马得功被他放走,非常不满,从此“
相见尤罕”②。
当使者带来厦门失守的消息时,郑成功大为震惊,部下将士担心亲属安全,“哭声遍闻”
,一致主张回师厦门。这里涉及到郑成功统军入粤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跟随他出征的户
官杨英特别强调郑成功对永历朝廷的忠心。他在书中记载郑成功对部下将领说:“奉旨勤
王,今中左既破,顾之何益?且咫尺天颜,岂可半途而废?国难未报,遑顾家为?”由于
“诸镇亦来劝驾回棹,谓三军各怀家属,脱巾亦是可虞。藩无奈,姑南向拜曰:‘臣冒涉
波涛,冀近天颜,以佐恢复,不意中左失守,将士思归,脱巾难禁。非臣不忠,势使然也
。’挥泪痛哭,三军哀恸。入谕诸将曰:‘班回杀虏,须足粮食,先就近处取粮满载,俟
风开驾,何如,’请将曰:‘可。’”①后世学者不少人都相信杨英的说法,朱希祖在《
从征实录》(即《先王实录》)序中盛赞该书记载郑成功“勤王”事迹之详,“实为成功
大增光彩”②。其实,杨英对“藩主”事迹的记载有许多溢美掩饰之词,不能轻易相信。
顺治八年春(1651)广东省处于清平、靖二藩占领之下,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也已被定南王
孔有德占领,永历帝局促于南宁,朝不保夕,孙可望的军队主要集中于贵州省,郑成功的
海师距离永历朝廷的行在相当远,完全不像杨英代郑成功立言所说的“咫尺天颜”。如果
郑成功此举目的在“勤王”,就必须同清平南、靖南、定南三藩进行大规模的陆上战斗,
郑成功未必有这样大的决心和兵力。1653年(顺治十年)郑成功给郑芝龙的信中说:“儿
于己丑岁(1649)亦已扬帆入粤屯田数载矣。不意乘儿远出,妄启干戈,袭破我中左。”
郑鸿逵给郑芝龙的复信中也说:“辛卯春(1651,顺治八年),本省抚、镇、道觑大侄屯
田于粤,侵掠中左”①。可见,郑军的几次进攻广东(包括1649年进攻臣属永历朝廷的郝
尚久所据潮州府都是为了“屯田”,即搜括粮饷。1651年的广东之役固然是抗清运动的组
成部分,但像杨英那样描绘得栩栩如生志在勤王,根本不符合当时的形势。
三月二十五日,郑成功率舟师从大星所一带返航;四月初一日到达厦门,清军马得功部已
逃回大陆。他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极为愤怒,“引刀自断其发,誓必杀虏。又传令
不许芝莞及定国(郑鸿逵)与诸亲相见。曰:‘渡虏来者澄济叔(郑芝豹),渡虏去者定
国叔,弃城与虏者芝莞功叔,家门为难,与虏何干?’”②郑鸿逵写信请他回中左所城,
他派人回答道:“定国公与虏通好,请我似无好意。回报定国,谓不杀虏,无相见期也。
”郑鸿逵自知铸下大错,回信说:“马虏之归,盖以吾兄(郑芝龙)身在于清,重以母命
故耳。不然,我亦何意何心也?侄有疑吾之言,不亦惜乎?”随即交出全部军队,不再参
与成功军事,只留下部分船舶从事对外贸易,自己搬往白沙居住。四月十五日,郑成功扎
营于厦门澳仔(据陈碧笙先生考证为今厦门大学校址),召集诸将追查厦门失守的责任。
郑芝莞应召而来,成功责备道:“吾南下时,未敢以地方城池付汝,是汝自请水陆拨镇付
汝提调,有失依军令。今有何说?”芝莞归罪于阮引未能阻止清军登陆。成功说:“水师
未败,而汝先搬物,身已在船矣。”下令推出处斩,诸将跪请从宽处理,成功不听,将郑
芝莞斩首传示军中。阮引也被处斩;何德革职,捆责一百二十棍;蓝登免罪。
-----------------------------------------------------------------------------
---
①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黄宗羲《行朝录》卷四记,鲁监国五年九月,“彩与朱
成功争中左所,彩大败,泊沙埕,具表请援。芝、进既怨瑞,而名振欲结欢于成功,反击
破彩之余兵”。《南疆逸史》卷五十三《郑彩传》云:郑彩乃郑芝龙族侄。“庚寅,与郑
成功搆衅,成功击走之,袭执其妻子。成功祖母责其孙善遇之,得释还。秋,北至武环山
,欲争平夷侯(周鹤芝)地,相攻杀者累日,后阮进助平夷,彩遂败走。始,闽安周瑞、
荡胡阮进皆彩义子也,平夷侯则称门生者也。至是互相攻杀,惟力是视矣。彩漂泊海中无
所适,成功以书招之,乃归,死于家云。”
②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卷一,第十二页。
① 《海上见闻录定本》卷一记,1650年“十二月,赐姓抵揭阳,与定国公商议。赐姓欲
南下,定国回厦门”。接着记1651年“正月,赐姓至南澳”。杨英《先王实录》记1651年
“正月初四日,藩驾至南澳”。据乾隆四十四年《揭阳县志》卷七《事纪》附兵燹记载,
郑鸿逵原在揭阳,顺治八年(1651)正月二十一日“帅众还闽”。鸿逵军离开揭阳后,清
朝官员和军队才陆续至县。可见,郑成功在1651年正月由厦门到南澳,郑鸿逵即领军由揭
阳到南澳与他相会。阮旻锡所记有误。
① 《先王实录》。按,郑成功信中所列金宝粮饷数字虽然比较具体,但这封信实际上是
写给清廷看的,难免有所夸张,不能全信。比如“米粟数十万斛”按当时清军船只的运载
能力就不可能在短期内运回大陆。张学圣、马得功、黄澍后来受审时也不可能隐匿这批粮
食。江日升《台湾外纪》中记郑芝莞战败后“席卷珍宝,弃城下船”,成功妻董氏登上此
“重载”之船,芝莞恐“识破机关”,再三请她移乘家眷船,董氏坐而不动。后来,郑成
功“将董氏所乘芝莞船积藏金银搬充军饷”(见该书第九十六—九十七页)。可见,郑芝
莞出逃时携带了为数可观的金银财宝,后来被郑成功收回。但是,郑成功等人的家产无疑
有相当一部分被清军掠去。
② 《先王实录》。按,郑成功信中所列金宝粮饷数字虽然比较具体,但这封信实际上是
写给清廷看的,难免有所夸张,不能全信。比如“米粟数十万斛”按当时清军船只的运载
能力就不可能在短期内运回大陆。张学圣、马得功、黄澍后来受审时也不可能隐匿这批粮
食。江日升《台湾外纪》中记郑芝莞战败后“席卷珍宝,弃城下船”,成功妻董氏登上此
“重载”之船,芝莞恐“识破机关”,再三请她移乘家眷船,董氏坐而不动。后来,郑成
功“将董氏所乘芝莞船积藏金银搬充军饷”(见该书第九十六—九十七页)。可见,郑芝
莞出逃时携带了为数可观的金银财宝,后来被郑成功收回。但是,郑成功等人的家产无疑
有相当一部分被清军掠去。
④ 见上引《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第十九页。
① 《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六十三页,顺治九年八月十一日厢黄旗正钦尼哈番(
即镶黄旗精奇尼哈番)郑芝龙奏副中说郑芝豹是他的五弟。参见石井本《郑氏宗族谱》。
② 杨英《先王实录》第九十一九十一页。
① 《先王实录》。
② 影印本《延平郡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序。
① 《先王实录》。
② 《先王实录》。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02.120.7.16]
[返回上一页]
NEWBT官方QQ群1: 276678893
可求档连环画,漫画;询问文本处理大师等软件使用技巧;求档softhub软件下载及使用技巧.
但不可"开车",严禁国家敏感话题,不可求档涉及版权的文档软件.
验证问题说明申请入群原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