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q
浏览(6) +
2005-09-28 19:15:33 发表
编辑
关键字:
以前说到隋的罪名之一就是好大喜功打高丽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28/12279116.html
链接中的文章很值得一看
--------------------------------------------------------------------------------------------
隋唐五代时期战争综述(1)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文帝杨坚代周建隋之初,南有陈朝,北有突厥,东北有高丽,西北有吐谷浑,在战略上处于被包围态势。他们不时攻掠隋边,有的还与隋内部反对势力结合,形势较为严峻。文帝为巩固政权,打破包围,并进而统一全国,采取“内绥外御”的战略总方针,企图先灭陈朝,再攻突厥。但因突厥实力强大,又有奚、契丹等族相助,不仅联合原北齐营州剌史高宝宁攻占临渝镇(今山海关),而且出军40万大举攻隋,严重威胁北方,文帝被迫改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的战略,并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的建议,“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隋书》卷5“长孙览传附长孙晟传》),首先对付突厥。开皇三年(583年),派出重兵,分路反击,大败突厥军),促其内部矛盾激化,分裂为东西两部,使其各可汗间相互攻战不已。随后用兵江南,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颎等人建策,积极进行灭陈准备。八年十二月,集中水陆军50余万,以陈都建康(今南京)为中心,长江下游为重点,分兵8路进攻,次年正月灭陈,取得了中国战争吏上第二次大规模渡江作战的胜利,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尔后,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实行征抚兼用之策,以维护统一,安定边疆。十九、二十年和仁寿元年(601年),隋几次出兵击败犯边的突厥军,突厥各部先后归服于隋。高丽入据辽东后,一直与南朝保持联系。陈朝曾任高丽王为宁东将军。高丽这种“越境外交”,对隋构成潜在威胁,而陈的灭亡,又使高丽增强对隋的敌意和戒备,双方矛盾渐趋对抗。十八年,高丽进攻辽西,文帝遂发水陆军30万分路反攻。但因“馈运不继,六军乏食”(《隋书》卷81《高丽传》)及舰队遭遇大风,无功而还。炀帝杨广继位后,先遣左仆射杨素平定汉王杨谅的反叛,继于大业五年(609年)始,又出兵击败攻掠隋边的吐谷浑,并在其故地置郡屯田,以经略西域。为打击高丽,收复辽东旧地,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今属河南)和开凿南北大运河,以便于控制江南和进行军运。八年至十年(612—614年),征发数百万人,三次大规模东征高丽,均未获胜。难以承受的徭役兵役,终于导致自山东、河北地区爆发而扩展至全国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在斗争中由分散走向集中,不断发展壮大。至十二年后,已形成河南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等三支强大的武装力量。隋王朝终被推翻。当隋朝即将覆灭之际,太原留守李渊乘群雄竟起、关中空虚之机,于十三年五月在晋阳(今太原西南)起兵,北和突厥,南结李密,打着尊隋旗号,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今西安)。次年五月称帝建唐,是为高祖。他采取巩固关中,“据险养威”,然后东出决战中原、南下平定江南的战略,展开长达7年的统一战争)。在李世民、李靖等将帅的卓越领导下,历经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唐平萧铣之战、洺水之战、唐灭辅公祏之战等一系列重大作战,先后击灭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肖铣、刘黑闼、辅公祏等各种反唐势力。至武德七年(624年),除割据朔方(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的梁师都外,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帝位,是为太宗。由于东突厥屡犯唐境,一度深入至渭水之北,直接威胁长安,太宗遂积极进行北灭突厥的准备。贞观三年(629年)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率军反击,至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军。北方各族纷纷归附,尊李世民为“天可汗”。随后,为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于九年派特进李靖率军以远程奔袭击降吐谷浑,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四年灭高昌,置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庭州(治今吉木萨尔北),并于交河城(今吐鲁番西北)设安西都护府。十八年平定焉耆(今焉耆西南),二十二年平定龟兹(今库车),西域各族纷纷归唐。遂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并置龟兹、于阗(今和田县境)、碎叶(今吉尔吉斯伏龙芝北)、疏勒(今喀什)四镇,辖于都护府,称安西四镇,用以控制西境,保护商路。在此期间,高丽与百济连兵进攻新罗。太宗应新罗之请,于十八、十九年间率水陆大军,亲征高丽,攻占辽东大部州县。后久攻安市(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不下而退兵。时北方薛延陀渐强,屡攻归唐的突厥各部,威胁北疆。太宗遂于二十年派特进李勣等率军击灭薛延陀。其余众及所部铁勒、回纥10余部内附。唐于其故地置6府7州,北方悉定。高宗李治继位后,首先加强对天山以北地区的统治,于显庆二年(657年)遣左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击灭反唐的西突厥,置濛池、崐陵二都护府,分统其地。尔后将打击目标转向高丽,并改变战略,在高丽后方寻求进攻基地,使其腹背受敌、两面作战。五年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军l0万,击灭百济,分其地置5都督府,以经略高丽。乾封元年(666年),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军攻高丽,总章元年(668年)克平壤(今属朝鲜),置安东都护府统之。后因高丽反抗,吐蕃攻扰,唐廷把安东都护府迁于辽东,将兵力转用西部。高丽故地遂为新罗夺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后,日渐强盛)。贞观八年(634年)曾进攻松州(治今四川松潘),十二年被唐军击败。后唐以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唐蕃关系密切。高宗时,为争夺吐谷浑,双方于咸亨元年(670年)激战于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唐军先胜后败,吐谷浑故地落入吐蕃之手。吐蕃进而攻占西域18州,唐被迫撤回安西四镇唐军。从此,唐连年遭到吐蕃攻扰。皇后武则天执政时期,边境战斗增多,主要是与突厥和吐蕃作战,奚及契丹亦不时攻掠边地。唐虽曾收复安西四镇,并一度击败契丹、奚,但时胜时败,直至玄宗李隆基即位时,边患仍然未除。东北之契丹、奚占据营州(治今辽宁朝阳);东突厥不时攻掠,或支持契丹、奚反唐;突骑施取代西突厥,依吐蕃之强弱时反时降;吐蕃仍不断向外扩张,直接威胁唐陇右(约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河西(今甘肃、青海黄河以西)、安西(今甘肃安西以西)重地,欲与唐争夺西域。在此严峻形势下,玄宗决定对北方的突厥、契丹、奚及突骑施等,暂取守势作战,伺机击歼,并辅以有力的政治争取;而对威胁最大又最强的吐蕃,则采取攻势作战,集中主要兵力,实施连续进攻。为此,玄宗在发展经济、严禁奢靡、改善交通、置仓储粮之同时,整军经武,发展马政,调整部署,组织出兵,为巩固边疆进行了艰苦的长期战争。自开元二年(714年)至天宝十四载(755年),在陇右、河西、安西和剑南(治益州,今成都)各战场,屡次大败吐蕃,给其以沉重打击,并击灭了突骑施。突厥各部亦不断归服,天宝四载被回纥击灭后,其余部多内附于唐。在此期间,云南洱海地区的南诏起兵反唐,唐数次出征,均遭惨败,南诏遂与吐蕃联合,西南局势逐渐紧张。
NEWBT官方QQ群1: 276678893
可求档连环画,漫画;询问文本处理大师等软件使用技巧;求档softhub软件下载及使用技巧.
但不可"开车",严禁国家敏感话题,不可求档涉及版权的文档软件.
验证问题说明申请入群原因即可.